第一百一十一章 國仇私恨(3/4)
間沸沸揚揚的物議,做一個蓋棺定論。
青磚便是為此憂心。
姜望卻很平靜,聽到這個消息,也只道了聲:“知道了。”
有些事情其實并沒有什么可爭論的,但總架不住有些人的吹毛求疵,另一些人的推波助瀾。
倘若一心尋釁,總能找到理由。站著擋我陽光,躺著攔我的路。
他早已習慣,也無非是面對。
只再看了一眼林有邪的墓碑,便拔身而起,踏空遠遁……青云朵朵向臨淄。
……
紫極殿乃大齊帝國文武百官議事之殿。
這個偉大帝國的地方性政事,在郡守府就能完成。朝廷通常只負責監察。
涉及全國的政事、以及地方上不能做主的一些政務,也常常在百官議事的階段,就足夠妥善解決。
再往上則是政事堂合議,最后才是天子披閱。
畢竟偌大帝國,萬里疆土,億兆子民,焉能事事勞心?
歷史上皇帝半月一朝、一月一朝、甚至一年半載不視朝,都是常事。
唯獨當今天子坐朝甚勤,只要沒有出征在外,必然風雨無阻。常常高坐紫極殿中,沉默旁聽百官爭吵。非大事不參與討論,但百官所議之事,皆要在他心里過一遍,故無人敢不用心。
在擁有已經可以比肩太祖、武帝的功績后,亦然如此,未有一日懈怠。
他高坐至尊之位,平靜的旒珠簾后,是誰也看不清的天子之心,也是他對整個天下的注視。
大凡偉大之帝王,必有偉大之所求。顯然如今橫跨東南,虎視天下的大齊帝國,也并未能填滿他的野望。
自登基而至如今,他坐朝已經五十七年。
元鳳年號已經足夠冠以偉大之名,但關于這個年號的故事,還在繼續。
與很多老百姓所想象的威嚴肅靜、偉大高岸不同。
在大多數時候,紫極殿也和菜市場沒有什么區別。爭吵的雙方各說各話,爭得面紅耳赤的,不在少數。
今日也不例外。
這個說農稅不僅需要再削減,更應改糧為錢,以此規避收繳糧食過程中,所造成的損耗。
那個說三十稅一已是皇恩浩蕩,做什么決定都要考慮國情,收錢收錢,你娘快要餓死了吃錢行不行。
吵得不可開交。
直至殿外金瓜武士一道宣聲——“武安侯覲見!”
紫極殿立時像是落下了靜音結界,所有人都閉了嘴。
有些人的目光,便若有似無地落向大殿右側隊列中,那位袖手而立、神態自若的名儒……并無一官半職在身的爾奉明。
便在這個時候,披著一身紫色九蟒吞云侯服的武安侯,手按長劍,未脫鞋履,大步踏進殿來。
靴子在大殿踏出清脆的回響,今日他一改往日溫和,眉眼銳利,氣如云蒸,似是他腰間那柄天下名劍已出鞘!
他行走在滿朝公卿分開的通道里,目不斜視。在高闊的紫極殿內,有撐起穹頂的風姿。一步一步,走到了丹陛之前。
“免禮。”端坐在龍椅上的大齊天子,只抬了抬手。
政事堂隊列中的宋遙面無表情,余光瞥見旁邊拎著奏章的易星辰,也是定得一根頭發絲都沒漾起。
心知大家都是有些茫然。
無論是支持武安侯的,還是支持爾奉明的,都無法把握天子的態度。
還未拜呢,就免禮?
天子這是滿意,還是不滿意?
高高捧起了,是不是要重重打下來?
有心人去看與武安侯并稱帝國雙驕的冠軍侯,但見勛貴隊列里的這位白衣侯爺,雙眸微闔,仍是沉浸在自己的修行世界里——在朝議上“站崗”,的確是這兩位年輕軍功侯的特權。
姜望卻全不管那些,也不去揣測什么,只往那里一站,直脊似劍,立地撐天。
天子的目光垂落下來,聲音將大殿籠罩:“武安侯的信,寫得極好,可見近來讀書是用了功。”
姜望回道:“臣只是情難自禁,信筆而就,也不懂什么文辭好壞。”
天子瞧著他,語氣并無波瀾:“最近有幾篇文章,引經據典,華辭章句,讀之如品香茗,武安侯可讀過?”
“若是近來的文章,臣應該沒有讀過。”
“為何?”
“沒有時間。”
“愛卿都在忙些什么?”
姜望平靜地回答道:“忙朋友的喪事。”
天子本來還有些話要說,但這會突然不想說了。
便擺了擺手:“爾先生,朕把武安侯給伱請過來了,有什么問題,你不妨當面來問。”
紫極殿中的氣氛有些緊張。
爾奉明顯然早有準備,大袖飄飄,坦然走出隊列,走到姜望旁邊來。
他手無寸鐵,腳上只著白襪,氣勢天然就輸了好幾籌。
但面色從容,先對天子行了一禮,又對姜望一躬,很是懇切地道:“草民素來敬重侯爺的武勛,今日試言之,若有謬論,也請不必諒解,盡管面斥。若是不夠解氣,血濺三步,草民亦無怨言。”
對著這位屢次把自己罵得狗血淋頭的名儒,姜望微微挑眉:“請講。”
爾奉明直起身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