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齊夏本一宗(2/3)
足有三千多人,逃也似地去了歸順的那一邊。
頃刻就使歸順者達到了錫明城守軍的半數有多。
兇屠之名,一至于斯!
重玄勝的目光再看過去,便是那些咬牙沒有選擇歸順的,也齊齊心顫!
“望哥兒?!敝匦俚穆曇艉芷届o,是商量的語氣:“這些全都是經過軍事訓練的士卒,拿起武器就能戰斗,不肯歸順,終是大麻煩。咱們人少,也不好分出兵力看押。你說,是不是該殺絕呢?”
他畢竟是跟重玄褚良學的兵法,說起屠殺來,亦是不見波瀾。
“我不同意。”姜望先是明確地表達了自己的態度,然后才道:“你也說過,戰場之仁,是不為不必要之殺戮。”
“叔父當年,孤軍入境,以殺立威,走到哪里,屠到哪里。在最短的時間里,鑿穿了夏國大后方,從而引發了夏軍的全線潰敗。但也導致了之后,齊軍大舉殺進夏境時,在每一個地方都遭遇了激烈抵抗……”重玄勝嘆了一口氣:“我們是對是錯,交給時間來判斷吧?!?
他一擺手,下令道:“將不肯歸順的這些人,集中看押起來。先裝滿監獄,剩下的戴上鐐銬,再剩下的捆以繩索……但勿傷性命。因為齊夏本一宗,在不久之后,此亦我大齊子民!”
在重玄勝抬出兇屠的名號后,有些人的確是已經準備拼死了。但沒想到,最后只是被看押,一時間情緒激蕩,不免腿軟。
“齊夏本一宗?”姜望對重玄勝的說法有些好奇。
“已經棄暗投明、歸順大齊的兄弟們,請跟我來!”重玄勝招呼道。
然后邊走邊對姜望道:“真個論起來,在古老時代,人族本為一體,共擊妖族,哪分國別?天下人本是一家人!不過道歷新啟,國家體制數千年,認同已有變化。遠如咱們武帝復齊,近如那康韶復梁……倒也先不必說那些。在如今之時代,咱們齊夏一宗,可以從旸國開始論?!?
“此亦晏相和滅之策的一部分。咱們齊國和夏國,都瓜分了故旸的遺產,可以算是承故旸之正統,這說法早在夏國流播多年……所謂齊夏本一宗。咱們是來收復故土、同宗合流的。晏相他老人家之所以參與此戰,是因為對夏的戰略,他亦有參與,他當然要來見證?!?
說完他亦是一笑。
自是這話相當荒謬。
夏國極盛之時,的確橫跨東南兩域,但最早卻只是南域一小國起勢,與旸國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系。也就趁著旸國倒塌,沖上去吃了幾口肥肉罷了……如何就是承故旸之正統?
齊武帝當年更是在一眾混戰的“故旸之正統”里,堅決地與故旸撇清關系,謂大齊之新國,代表未來之大勢,自有光榮,不需沾染任何古國榮耀……如何在現在又承故旸之正統了?
但很多時候,人們只是需要一個理由,一面旗幟,甚至只是一塊遮羞布。
若無“齊夏本一宗”的說法,今次歸順的人定然沒有這么多。
話又說回來……
當年夏國在東域爭霸時,打出來的旗號,也的確是承故旸之正統來著。夏軍橫行東域,說的便是要顯復大旸舊觀,重現古老帝國的輝煌。
不得不說歷史是一個循環,總在重復地讓人打扮。
根由極深,而面浮于水。如果你看不到背后的故事,或許就只能感受到荒誕。
姜望意識到,“齊夏本一宗”之說,亦是這場國戰非常關鍵的部分。對于當年未能盡吞夏國之地,齊國君臣已不知自我審視了多少時日。
此次伐夏,是真個在所有方面都做足了準備。
與其說是景牧之戰給了齊國機會,倒不如說齊國等一個時機已經等了很久,不在今日,亦在明日。
夏國所謂“未忘東進”的三十二年,更是齊國磨刀霍霍的三十二年!
所以卸其強援,斷其外交,殺其肉身,滅其精神,摧其險關,隳其雄城,吞萬里沃土,劍指千年社稷!
……
錫明城統共有四千三百名城衛軍士卒,在這時候選擇歸順。論及人數,比得勝營還要多。
自古以來,俘虜就是一個行軍中的難題。俘虜越多,就越難書寫正確答案。
放虎歸山,自是不能。
編入行伍,只會影響自身的戰斗力。
單獨成軍,怕不怕反戈一擊?
關起來又費糧食,還必須分出兵力看押……
無怪乎荊國名將中山燕文說——
“百戰之驍將,不如善用俘者?!?
可見如何處理俘虜,最能體現將領素質。
重玄勝將這些人編在一起,簡單地排了一下隊列,徑直引軍上城樓。
“機會,我已經給過。選擇,你們已經做出。那么從現在開始,我當以軍令規束各位,想來眾兄弟都是明理的人,當不至使我背負濫殺之名!”
殺氣騰騰的一番話說完,重玄勝換上了溫和的笑臉:“入我齊伍,皆為兄弟。兄弟們,這座護城大陣,與我八字不合,使我不得安枕,諸位能否替我解憂?”
他要驅使這些人,徹底破壞錫明城的護城大陣。
劍鋒山上的大陣當初被毀,一年都沒能恢復舊觀。錫明城這座護城大陣若是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