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佛道之勢(2/3)
皇帝楊堅得以重新復廢太子楊勇的太子之位,自那以后,楊廣雖然初時對楊素頗為倚重,但是等他地位穩固之后,還不是逼死了楊素,自那以后禁中兵權便由楊廣親掌。千牛備身的將領中不少是楊廣一手提拔的。
“如今成都為天寶大將軍,在昏君身邊頗受重用,大哥不妨想法讓成都得掌兵權。
”宇文智及知道自己兩兄弟因為過去的事情,在楊廣心中不太受待見。因此卻是把希望寄托在了宇文成都身上。
“算了,還是不要太過操之過急。如今昏君越喜怒無常,你我還是先觀望一陣再說。”宇文化及看了宇文智及說道,他一直都想當個,能讓兒子驕傲的父親,對于父親宇文述臨終前把宇文家交給長子,宇文化及心里始終都是有些在意。
看到守文化及回絕自己的建議,宇文智及心里不由嘆了口氣,自己這個大哥雖然在父親過世后,變沉穩了不少,可就是還是太在意這事情。不過他卻不好去勸,也只能保持沉默罷了。
前往江南的海面上,張仲堅看著前方一望無垠的大海,心中充滿了豪強壯志,他終于可以離開形勢混亂的中原,去江南成就自己的基業。
“大人,江南諸般勢力都不足為懼,只是大人若想要成大事,那茅山宗卻是不能不交好。”杜伏威在張仲堅身后,沉聲說道。
江南雖然因為開皇初年,均田一事逼反了不少世家大族,最后給楊堅和楊廣用殘酷的手段鎮壓了下來,但是江南自西晉衣冠南渡之后,從東晉開始,到南朝四朝,一直都是自詡漢人正統,而那茅山宗自創派以來,歷代宗主都是官宦世家的子弟出身,尤其是上代宗主陶弘景更是號稱山中宰相,可左右南朝政局,便是大隋一統天下后,楊堅,楊廣為了安撫江南,同樣對茅山宗禮遇有加。
楊廣自為晉王時,在揚州便以弟子棄匕奉茅山宗這一代的宗主王遠知為師,登基為帝以后,亦是一直對王遠知和茅山宗極為優待,去年征遼時。楊廣更是派人去江南去請了王遠知到遼東,在涿郡建了道觀,親執弟子禮。
“茅山宗之名,我亦知道,只是沒想到竟然這般勢大。”從杜伏威口中知道茅山宗隱隱有能夠左右江南不少世家的力量,張仲堅亦是不由有些勢大,“難怪楊廣要以那王遠知為師。”
“大人,這天下佛道的勢力可小瞧不得,當年周武帝滅佛。不知道得罪了天下多少僧眾和信佛之人,楊堅篡周,未嘗沒有那些僧眾在民間為其造勢,楊堅登基以后,大力崇佛,導致天下佛寺興盛,到了楊廣手里,楊廣看到那些佛寺的壞處,才抬高道門的地位,想以道制佛,去年征遼,楊廣為征遼餉,可是強令拆毀佛寺,勒令青壯僧眾還俗,所的錢財田地甚多。”杜伏威對佛教沒有什么好感,只因自北朝崇佛以來。那些佛寺便是最大的地主,那些僧眾仗勢欺人,欺男霸女的事情沒少干,楊廣去年強令拆毀佛寺的起因,便是有僧人行淫祀,擄掠婦女,才給楊廣名正言順地行了一把“滅佛,之事。那天臺宗的灌頂便是因為這件事情,才千里迢迢趕往遼東,想要在楊廣面前挽回這件事情的影響。
“看起來那些寺院果然是富得流油。”張仲堅在東海干那無本的強盜買賣時,便曾聽那些大隋的海商們說過中原的佛寺之興,那些世家大族的土地甚至不如佛寺的多,那些善男信女的香油錢足以讓佛寺打上純金佛像,當時的張仲堅可是恨不得去搶光那些佛寺,如今聽了杜伏威的話,心里這個想法也是越來越盛。
杜伏威不知道張仲堅心里也打起了如楊廣一般的主意,想要從那些寺廟和和尚手里弄錢糧賦稅,不過便是知道他也不會加以反對,畢竟去年楊廣“滅佛,之事,讓佛教大受打擊,如今亂世將至,手上有兵。那些佛寺便是養得膘肥的待宰豬羊,任他們予奪。
就在張仲堅打定主意到江南之后便親往茅山宗拜訪王遠知,以獲的茅山宗的助弈時,王遠知的大弟子潘師正卻是帶著幾個隨從正往涿郡而去。
道門自五斗米道衰落之后,北朝有寇謙之重整五斗米道,形成了北天師道和一統南方的上清派茅山宗并立的局面,不過茅山宗底蘊深厚,歷代宗主都是官宦世族中的杰出人物,再加上南朝文風鼎盛,不是北朝可比,因此北天師道一直都走向茅山宗請教學習,不過自北周武帝宇文笆滅佛,道,刪卜真周以后。大力扶持佛教“原本受到打擊的道門便呢訛刪行事。即使是楊廣登基以后,抬高道門以制衡佛教,王遠知也從未介入過太多世俗中事。
只是如今這天下行將大亂,北方北天師道衰微,而和關隴世族往來密切的樓觀派抬頭,王遠知為了上清派的道統和漢人正統,卻是看中了郭孝恪。
天下有能力得天下者,在王遠知眼中除了郭孝恪之外,無不是關隴世族,或是北方漢化的胡種,而只有郭孝恪才兩者兼得,唯一可惜的便是郭孝恪不是華族出身。
潘師正奉師命前往涿郡其實便是要親自看看郭孝恪是否有得天下的真命天子格局,他們茅山宗是上清派正統,自開宗起便一直和南朝的政局息息相關,說句不客氣的話,佛教看著勢大,可是和道門比在上層的勢力,根本沒得比,要不是北朝的了天下,再加上楊堅崇佛,茅山宗也不止今日之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