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終究老了(1/2)
蘇士不會容陳王先奏,定是洋洋數語推延交權。
“大王,交不交兵權并不在于諸王,臣想這殿內之王均受先王愛戴,也是對大王忠心耿耿絕無二心,既然大將軍意在強國一統兵政,那么何樂而不為?先說護國公,一生兵戎,為我南國一統天下立下卓越之功,可有人進諫老國丈擅自戳殺數城清正官員,封城之內故意推延大王仁政,以及私自克扣地方公營賑災錢糧等等,臣下也曾暗自調查過護國公,這些誹詞卻各個歸咎于地方掌城,諸王奔忙于殿內朝政,無力顧及地方封城,因此出現諸多弊端,一旦發生事端,卻又罪及各王,由兵府一并管控,方是上上之策啊!”
鄧王暗出一口氣,自己終究是老了,這朝內有蘇士足矣!那菊花的肥料已經澆得太厚,該是枯萎的時候了。
這一番話直接將陳王拒之門外,誰都聽得出來這是敲山震虎,明明說是護國公毫無過錯,可是諸王心知肚明,護國公難辭其咎只是刑不追王罷了。
大王終于看到了希望,緩緩坐下來,終是繼續斜靠著王椅,目不轉睛瞪著蘇士,一字一句說道:“本王準你之言,接著說。”
這無疑表明了態度,準予剝除諸王兵權。
身為死士的蘇士不再理會陳王與二王,卻輕步來到耿王身前,淡淡一笑,“耿王身為次國丈,更應為大王著想,”這自是一語雙關,次國丈為王辭兵,身為國丈的護國公更是無話可說,“前些時日耿妃沖撞召合公主被罰,終是大王念其賢良淑德,早早解禁,有此一女足矣,身后有兵反倒牽掛心思,日日不得安寧,若是那些掌城肆意搶奪什么民間寶器,口口聲聲說是敬獻給了耿王,實則為自己貪圖,哪還能睡得香穩?”
耿王驚疑失狀,自己家內密室確確實實藏有不少寶物,難道這蘇士火眼金睛?
稍一思忖,覺得不說話不行,便陰沉臉回道:“曾高祖在位時便有了這諸王封地擁兵,你這說沒就沒了,各位聰慧,知道是為強國之計,可是天下百姓怎么說,莫非這一個個王都逆反了不成,一夜之間剩得孤家寡人;還有,千百年祖制說撤就撤,那大王之政如何保證平穩,南民定會惶然,止不定哪天又要變了……”
“其實不然!”蘇士高聲震耳,“耿王思慮周全,蘇某以為這祖制萬不能一夕之間消逝!”
大王厲眼,諸王也是一時糊涂,一邊張嘴閉嘴撤兵權,一邊又維護祖制,這是什么道理?夫子丹與況明更是瞠目結舌,琢磨著蘇士是不是在做夢,這可如何收場?
蘇士走回大王眼前,立在通道中間,深深施禮啟奏:“大王,臣以死諫言,昔日先祖封王,只稱賞地擁兵,絕無數計,懇請大王為南國計,為祖制計,賜諸王每人一城,兵可自由操練,政可自由實施,有僭越者匡正,有卓識者王推,如此一來皆大歡喜!”
諸王如夢方醒,這留下一城變為王賜,蘇士又是以死相諫,殿丞是橫下心收了兵權!
陳王眼角劇烈跳著,可是早已被蘇士困在牢籠之內,而且就在不遠處自己的門將反叛了朝廷──如是掌城親為,自己難逃問責;若是有人搗鬼,大王豈能不知,冷凌那冷冷的氣勢,昏暗的宮門,殿外的武士……削王兵權勢在必得!還有二王,一旦率先就范,突然發難自己,定會腹背受敵!只要留有一城兵力,足夠了!
“大王,”陳王高聲說道,“老臣,還有諸王都老了,眼睛花耳朵聾,擁著這數十城的兵馬如坐針氈,王賞一城也算是給諸王留住了王位,倒是落得清閑,也好一心一意打理朝政,臣附和蘇王之見……”
“臣附和……”陳王與鄧王門下見大勢已去,紛紛出聲。
二王門下的三王剛剛拱手,可是見二王尚未出聲,到底還是未敢言語,不過附和不附和,諸王交兵權只留一城,已是定局無可挽回!
大王見大功告成,立即發旨:“冷凌!”
“末將在!”
“著兵府行令,即日起除諸王自留之城,各掌城歸于兵府統管,建章立制嚴加操練,凡不稱職之掌城,立即調換,拒不從命者以抗王旨論;令,立即調兩城兵力,京畿增派五千精騎,即刻前往南梅南竹二城平叛!此二城已歸兵府,赦護國公無罪!”
“遵命!”
“謝大王!”陳王立刻閉上眼睛,知道何道與司馬微必會死于城內,只當是與自己無關了。
“臣弟,”大王喊住退朝而去的二王,“今晚留在宮中,兄王有話要說……”
大王歷二十年十月十九,在殿丞蘇士、大將軍冷凌以及鄧親王的極力勸說下,南國十五王紛紛交出兵權,不費一兵一卒,大王一統天下兵馬,加快了南國王制變更步伐。后世記載,時為十六王之一的隋王擁兵自重,在大殿之內氣憤交加不幸暴病而亡!
當日晚夜,冷凌親率萬余兵馬圍困梅竹二城,文圖與廉蓋刺殺掌城與副掌城,奪掌城之令開啟城門,殺數十知情之人,輕而易舉平叛逆賊,文圖與廉蓋連夜秘密返回。
史料記載,大王歷二十年十月下旬,南梅城掌城何道與南竹城掌城司馬微酒后失德,相互勾結,僭越兵權,不滿朝廷,背棄護國公,擅自撕毀王旗,殺戳無辜百姓近百人,大王暴怒,責大將軍冷凌率兵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