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出海七(2/3)
要一個長遠的規劃,完善完整的制度,以及強大的水師作為后盾,邊境安寧作為背景,這幾項缺一都不能將這件事做成。
“這年頭你說要多怪有多怪,今天算是開了眼界,竟然有和尚來逛窯子的。”
這個時候,另外一個伙計帶著兩個人鄉紳到了房間挑選貨品,聽口音也不是本地的人,估計是來這里經商或者訪友的。
“可說呢,那和尚真叫一個胖。”另外一個人小聲的說道。
張牧聽到這里,心里咯噔了一下,臉上露出了一抹無奈的表情道:“呵呵,看來還真是冤家路窄。伙計,我們結賬。”
當下,伙計趕忙帶著張牧到了前廳,結賬之后,張牧和趙五便離開了這里。(未完待續。。)
“這么說來,不止是溫州的大戶人家,就是沿海的百姓,也經常做一些海貨買賣?”張牧故意問道。【全文字閱讀.】
“看您說的,到也沒有那么嚴重。不過常言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邊的百姓,祖祖輩輩打魚為生,讓他們去種地,那能吃飽飯?無非是鋌而走險,賺點辛苦錢養家糊口而已。前些年官府管的嚴。在沿海重要地方,都設立有衛所。
后來又是造船,又是訓練水兵,都司、巡視、指揮使來的也勤快。我在這里店里有了十多年光景,從學徒開始,就見過好幾次。不過么,這些年這些大官是來的越來越少,已經好幾年沒有見過有什么大官來巡視了。”
伙計說道這里,便壓低的聲音道:“我聽所衛里面的官兵講,他們和倭寇之間都有買賣。偷偷挪用朝廷造船的撥款做買賣,前些年造好的船也不修繕,如今能不能下海還不知道。而且,就在溫州外的船廠里面的工匠說,好久也沒有動工了。偶然有什么大官來巡視,他們就用漁船冒充。
那些當官的,也不是本地官,看樣子也是旱鴨子,那里知道什么是戰船,什么是漁船?反正來吃吃喝喝搜刮上一些,就拍拍屁股走人了。早些年聽聞倭寇根本就不敢靠近海岸,如今已經是有恃無恐。也不是我瞎說,就那些當兵的,真要是見了倭寇,怕是褲子都尿了。”
這伙計似乎對海防所衛的情況十分了解,喋喋不休的跟張牧說道。
張牧一邊聽,一邊暗暗的心驚肉跳。
心里知道這伙計說的話,也未必是全部都是事實,但是無風不起浪,空穴不來風,這種事情,未必就都是假的。
至少從這些年倭寇越鬧越嚴重的情況來看。確實邊防所衛有嚴重的**問題。
如今海貨走私已經如此猖獗,單單靠著溫家這樣的大家族未必能支撐起來這個產業,沿海的百姓也為了生計,也參與在走私的隊伍里。
有了利益牽扯在其中,必然會滋生**,沿海所謂官兵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種事情也絕對不可能杜絕。
畢竟,軍戶們的日子,也過的十分辛苦,有錢不賺。那不是傻子么?
一旦**開始,從一個點,便會慢慢的擴散,邊防開始潰爛,倭寇這么猖獗,也就合情合理。
而且,真要是水師連造船的錢都貪污挪用的話,這里面的問題,怕就嚴重了。
張牧記得明朝中葉。倭寇鬧的最嚴重的時候,張廷玉的《明史》里有這樣的記載:“招募漁船以資哨衛。兵非素練,船非專業,見寇泊至。則望風逃匿,而上又無統帥御之。以故賊帆所指,無不殘破。”
看來問題從洪武年間就開始存在了,因為北方始終無法徹底的平定。不管是朱元璋還是后來的明成祖朱棣,都沒有功夫騰出手來收拾倭寇,懲治**。
所以長久的積累。才導致了正德年間倭寇橫行悲劇。
畢竟,不管是朱元璋還是朱棣看來,倭寇只不過是頑癬,他們坐著船來,無非是搶一些東西就滾回去了,而北方的蒙元可是隨時都有可能將他們趕下帝位,危急到了他們的江山社稷,所以北方才是心腹大患。
張牧想到這里,不由的長嘆了一口氣。
不管什么皇帝,其實都是一路貨色,嘴上說什么愛民如子,其實心里關心的只有他們的皇位。
反正天朝的百姓多,死幾個人算什么,有什么大不了的?
說好聽的點,那叫權衡之術,兩害相權取其輕,說的不好聽點,就是草菅人命,那就有什么英明神武的君主?充其量就是一個大地主而已,別指望他們能夠改變歷史的潮流。
“這里的所衛如此的腐朽,難道杭州和朝廷就不知道么?”張牧好奇的問道。
畢竟,大明朝的御史言官,那可是出了名的錚錚鐵骨,這樣嚴重的問題,難道他們就能視而不見?
“哎,朝廷的事情,我們這種小老百姓怎么知道?天下烏鴉一般黑,那有見了錢不要的官員?難道錢還燙手不成?反正我們一般也就是收一些百姓手里的海貨。小打小鬧罷了。前年聽說溫家出海,都用的雙桅大船。我的乖乖,那一趟要掙多少錢啊?隨便給我一船,我也就發達了。”伙計哈哈笑道。
張牧苦笑一聲,便繼續挑選起來。
他心里清楚,要想徹底的覆滅倭寇,最好的辦法就是開放通商口岸。
貿易沖動堵是賭不住的,沿海的百姓站在岸上是百姓,脫了衣服是海賊,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