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沉著冷靜(1/2)
一支支鳴鏑從戰象身邊掠過,呼嘯的聲音此起彼伏,然而并未達到周軍的預期效果:敵軍戰象對這些聲音根本就無動于衷。
身上插著一箭的周法明,納悶的看著面前一群龐然大物,按照史書的記載,戰象看起來威猛可是膽子很小,怕巨大的聲響,所以按理來說鳴鏑的呼嘯聲,能驚擾大象才對。
漢時伏波將軍馬援,平定交趾的故事暫且不說,南朝宋時,將軍宗愨領兵討伐林邑國,與坐擁數百戰象的林邑王決戰,解決對方戰象的辦法很簡單:嚇。
宗愨知道對方即將在戰場上投入戰象,所以提前命人制作了許多假獅子,到了兩軍交戰時,面對著如潮的戰象,宋軍擺出假獅子然后模仿獅子吼叫,就把林邑國的戰象嚇得調頭逃跑,直接崩盤。
所以說戰象膽小怕巨響是肯定的,怎么現在面前這些戰象如此‘沉著冷靜’,對鳴鏑發出的呼嘯聲充耳不聞?
周法明領著騎兵在緩慢推進的戰象群外圍游走,已經射出幾輪鳴鏑,但是收效甚微,他們又不斷吹響號角或者特制竹哨,試圖用刺耳的聲音驚嚇戰象,但依舊沒有效果。
周騎在襲擾,陳軍戰象背上弓箭手也沒閑著,他們不停放箭驅散這些煩人的“蒼蠅”,因為手中拿的是步弓,其射程比騎弓要遠,所以一番對射之后,周騎幾乎人人身上帶箭。
雖然有重甲護體,身中一兩支箭對騎兵來說沒什么大礙,但周法明還是招呼部下脫離戰場,因為他琢磨出敵軍戰象有些不對頭。
要么戰象的耳朵被堵了,要么這些戰象干脆就是聾子,所以他們弄出的聲響再大都沒有用。
用聲音驚嚇沒有用,那就把戰象弄疼,特制的長錐破甲箭,箭鏃有兩寸長,就問你怕不怕!
周軍騎兵調整好隊形,繼續襲擾戰象群,不顧敵軍弓弩手的箭矢,用特制破甲箭射戰象以及馭象者,然而射了不知道多少輪箭后,效果依舊很差。
陳軍戰象馭手有備而來,身著重甲,防的就是敵軍弓箭手專門狙擊他們,有人身中數箭卻無大礙,操縱起戰象來依舊得心應手。
眼見著效果很差,周法明趕緊收攏部下后撤,再換另一種戰法。
陳佛智坐在頭象背上,看著周圍的敵軍騎兵不停襲擾,各種花招用盡卻無計可施只能撤退,心中快意非常
雖然戰象數量少了些,但這可是他的看家寶貝,絕不會輕易被對方打垮。
沒錯,大象膽小,怕火怕巨響,但經過訓練的戰象,上戰場后總要比一般的大象表現好,尤其是喝過麻藥、耳朵被堵住的戰象!
中原官軍偶爾在南方打敗過象軍,便得意的到處說戰象不堪一擊,只要擺出假獅子并且命人怪叫,就能把上百頭戰象嚇得掉頭就跑。
這種特例能當做真的么?誰信誰就要倒霉!
沒受過長期訓練的大象上戰場表現差,那有什么奇怪的?
天下各國的軍隊,如果士兵們都是沒經過訓練的尋常百姓,當兵后第二天便要拿著武器上戰場砍人,這樣的士兵有什么用?
刀都拿不穩,見了血就發昏,箭矢當面射來就腳軟,這樣的人上戰場,一樣會被敵軍射幾箭或一個沖鋒就嚇跑!
總不能因此說“人”怕聲音怕疼,所以對付起來很容易吧?沒有受過訓練的大象上戰場,必然不頂用啊!
瀧州陳氏重金購買戰象,連訓象人都一起請來了,他們訓練戰象時,就考慮到戰場上的實際情況,所以經常敲鑼打鼓或者弄出各種怪聲,要給戰象適應各種驚嚇。
還做出各種奇形怪狀的“怪獸”,伴著聲音在戰象面前舞來舞去,通過這些手段來給戰象“練膽”。
為了以防萬一,平日里的訓練中,還把大象耳朵堵上,讓它們適應在耳聾的情況下聽從馭手的操縱,這樣的戰象上了戰場,把耳朵一堵或者弄聾根本就不怕任何聲響。
而陳氏從扶南國請回來的馭象者,能夠調制出一種奇特的麻藥,戰象上戰場前飲用摻有這種麻藥的水之后,對普通創傷就沒那么敏感。
憑借著厚厚的牛皮甲,一般的箭矢根本就無法對戰象造成太大的傷害,飲用了麻藥的戰象不會被些許皮外傷嚇得驚慌失措,馭手能夠正常操縱它們作戰。
這樣的戰象,根本就不是大吼大叫或者射上幾箭就能嚇跑的!
所以中原的官軍,碰見那種臨時拉出來的象軍能夠輕易獲勝,是占了象軍沒有經過長期訓練的便宜,故而以為戰象都是廢物所以好欺負。
扶南國數百年來都在用戰象作戰,對于戰象的訓練、使用都頗有心得,扶南象軍規模上千,肯定是戰象堪用才有這樣的數量。
敲鑼打鼓射幾支箭就能趕跑戰象?戰象真那么容易對付,扶南國吃飽撐了養上千戰象來做主力?
想到這里,陳佛智看向外圍,周軍騎兵連番襲擾都收效甚微,如今已灰溜溜撤退,但他沒有貿然下令向北面的周軍大陣逼近,因為己方戰象還是存在弱點的。
首先,麻藥的效果很短,作戰時間不能拖延太久,否者就得現場喂大象喝摻有麻藥的水。
其次,大弩對戰象的殺傷力很強,尤其點著的火矢威力更大。
他要提防周軍大陣里有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