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大棚蔬菜售賣(1/2)
轉眼,立冬了。早上起來,枯黃的野草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白霜。徐盛伸了個懶腰,呼出一團白氣,這溫度有點冷了。看著周圍開始忙碌的下人,徐盛不由得看向了還在施工的別墅區。這些當初救下的老百姓現在還是住在木棚子里面的,現在還好,要是下雪了估計會被凍壞的。
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和觀察,徐盛真正體會到了大唐老百姓的樸實、勤勞和善良。不管什么事都是任勞任怨,毫無怨言。這些老百姓作為自己的食邑,徐盛不得不考慮下他們的生活和其他。
甘遠也早早的把這些百姓的資料統計出來了。木匠有三名,鐵匠有一名,馬夫一名,屠夫一名,還有三名認點字的,最奇葩的是竟然還有一個不正經的道士。喜歡煉丹,擺弄瓶瓶罐罐。在徐盛看來,培養下,或許可以做個化學行業的工作者。
馬夫早早的就上任了,畢竟李二還留下了十匹戰馬。根據馬夫說,這些都是上好的河套馬,沒有閹割的。四公六母,其中有一匹母馬已經有崽子了。在沒有汽車的年代,馬匹可是不可多得的交通工具。更別說是戰馬了,所以馬夫是恨不得跟這些戰馬吃住在一起。徐盛看出這位沒有名字,小名叫潘大郎的馬夫對戰馬可是真愛,就把訓練飼養等一切跟動物相關的事情都交給他了。
木匠也早早的跟隨著老程府上的老工匠一起幫忙在建設著別墅區。鐵匠平時就幫著打點鋤頭,鐵鍬等農具。至于屠夫,現在處于失業狀態,每天看著潘大郎的那些戰馬就眼冒綠光,恨不得把戰馬大卸八塊,展現他那熟練的刀功。
其他的都沒啥特長,老實巴交的農民,現在正在河邊的荒地上開荒,或者在后山山坡上開荒。準備來年種植農作物。至于那些個小屁孩,包括自家小妹徐詩惠和鄧世昌,都在徐母的主持下學著蒙學。教材就是徐盛自己背出來的百家姓和三字經,以及1-10的阿拉伯數字。
徐盛知道自己母親是大戶人家出來的,但是沒想到母親學識不凡,而且接受能力極好,對阿拉伯數字一學就會,加減乘除也不在話下。現在忙著教那些小屁孩,連自己這個親兒子都丟一邊了。那些小屁孩也聽話,在簡陋的學習環境中,刻苦的學習著。在郎朗的讀書聲中,那些下人每次路過都會輕手輕腳,面帶笑容,生怕打擾了這些小屁孩讀書。
李世民同意建學院的圣旨也送來了,不過錢和人沒得。經過突厥的洗劫,現在大唐西北幾座城是一片狼藉。需要戰后重建,李世民的國庫是窮的叮當響。戰俘勞改隊的建議也通過了朝議,勞改隊頭頭是侯君集。現在正拉著這支勞動隊,奮斗在被戰亂損壞的西北城區中。
老程前段時間也班師回朝了,帶人托話說交接了軍務,沒事了就會來看自己。
總的來說,大唐朝堂上下現在一片忙碌,不是忙著戰后重建就是忙著發展民生。就連自己的食邑百姓也是在忙碌著農事。反倒是徐盛現在是無事一身輕,書院現在是沒錢建,何況也快下雪了。
徐盛天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到處轉悠,規劃下生態農莊,其他的就無所事事了。
這其間的一次抽獎,抽到了小龍蝦十斤,讓徐盛是目瞪口呆,心情十分復雜。高興的是,作為后世的湘省人,麻辣小龍蝦,十三香小龍蝦,油爆小龍蝦,蒜香小龍蝦,那是摯愛啊。
復雜的是,抽獎運氣不咋的,抽到了個這玩意。
十斤蝦子不多,自己一餐就能吃完。不過為了以后經常可以吃到,徐盛還是忍住了。叫下人在河邊規劃的水產養殖區挖了個大坑養了起來。為比避免這玩意打洞跑出去后繁殖泛濫,在大坑四周用木板和水泥都封了起來。至于養殖效果如何,徐盛就不知道了。不過以小龍蝦那繁殖力和生命力,以及什么都吃的雜食性,想來應該可以頑強的生存下來吧。
再過幾天又是一個月了,希望這次抽獎運氣好點。別再抽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玩意。徐盛現在弄不到晶石,系統里的東西也就只能眼巴巴的看著。唯一的期望就是每個月的一次抽獎了。
一邊想著瑣碎事,不經意間走到了大棚區域。三十多畝的大棚一起大大小小有六十多個,現在全部種上了各種蔬菜,連西瓜和香瓜也種上了。經過一個多月的摸索,負責大棚的那些下人也知道怎么操作,不用徐盛費心了。
大棚這東西其實本來就很簡單。除了要持續燒炕,保持溫度,然后間隔性的通風透氣之外。就跟平時種蔬菜沒區別了。說到種蔬菜,這些下人農活都是老麻雀,那技術甩徐盛幾條街。
推開厚重的木門,徐盛走進一座大棚,里面十分溫暖,大約有二十多度。跟外面寒冷的天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近好多下人,晚上凍的睡不著,抱著一卷鋪蓋就跑大棚里睡了,對此,徐盛覺的無所謂。
聞著空氣種植物特有的清香,看著眼前水嫩嫩的蔬菜,徐盛心情特別好。看來自己天天吃咸菜蘿卜燉肉的日子總算到頭了。
“少爺,您來了?”一個二十多歲的婦人推門走了進來。她叫徐李氏,小名梅子。丈夫死了,帶著個四歲的男孩。精通農活,又細心負責,是大棚的管事。
“恩,沒事,來看看,一切都還順利嗎?”徐盛隨口問到。
“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