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浙江都督(2/4)
定每米一石捐錢五十文助餉,如此算來光徐州、山東南部幾府,每個月就可籌銀數十萬兩,供應徐州幾萬大軍綽綽有余。”
聽到徐州實行如此暴政,李云中譏諷道:“百姓一天辛苦,竟被琦善征收大半,長此以往還有誰會勤勞任事,民怨沸騰,大清亡國已定,再者,開此先河,各省必然爭相效仿,他們有兵有錢,怎還會聽從中央吩咐,飲鴆止渴,離死不遠。”
王慶露顧慮道:“實行此策,清國勢力必然大增,再也不用為軍餉頭疼,像曾國藩的湘軍隨時都可以擴充,那樣一來,豈不給前線將領增加負擔。”
李云中坦然而笑:“清國對待百姓殘暴,朕就要對百姓施之以仁政,這樣才能讓天下百姓明白誰才是真正的對他們好。”
王慶露道:“皇上仁慈。”
“你來的正好,朕有事與你商議,浙江初定,自從左宗棠進軍福建,現在還沒有派遣一位新的都督,你認為誰人合適?”
王慶露仔細的低頭想了一會,答道:“戶部侍郎常大淳足以擔當此任,他也有主政一方的經驗,官聲甚好。”
李云中還不相信這些降官:“常大淳雖好,但不知變通,浙江乃是商人活躍地區,而常大淳對商人一向存有偏見,恐怕會適得其反,你再想想還有誰人合適?”
王慶露見皇上態度如此堅決,試探道:“第一軍軍長李春發乃是皇族,浙江都督可以由他擔任。”
李云中想也不想的回道:“李春發資歷太淺,他不向李秀成那么圓滑,只適合領兵打仗,對主政浙江恐怕是力不從心,你再想想,朕心中有個人選,不知你能否猜到。”
王慶露想在想的不是誰人能擔任浙江都督,而是李云中的用意,滿朝文武大臣能擔當此任的只有十幾人,大部分還有重責在身,無法輕動,皇上為何還會挑三揀四?
“臣愿意擔當此任!”看著皇上似笑非笑的眼神,王慶露恍然大悟,終于明白皇上的意思,立即自薦。
李云中開懷大笑:“哈哈……子川啊,你雖然有些古板,但是知道變通,由你去浙江我才能放心,浙江那里不但商人活躍,而且文人薈萃,廣西的粗人是管不來的,可是陸建瀛、常大淳那樣的文人,朕也不放心,朕思來想去只有你最合適。”
王慶露沒想到自己那么快就位列都督之位,趙烈文深得皇上信任,還只是刑部侍郎,胸中頓時熱血沸騰,還是照例推辭一番道:“臣多謝皇上信任,浙江乃是大省,臣無絲毫經驗,恐有負皇上所托。”
李云中板起面孔,佯裝生氣道:“你懷疑我的眼光?你到浙江記住六個字,多聽,多看,多想。朕已經把第一軍調到浙江駐防,出不了亂子。”
見皇上決心已定,王慶露謝道:“臣誠惶誠恐,竭盡所能為皇上效力。”
李云中從桌上拿起一本他寫的小冊子,鄭重的說道:“這是朕命人搜集西方歐洲的情報,里面分析了歐洲軍事、政治、經濟、文化,你到浙江命人刊發,讓中國人都知道世界情況,我們不再是天朝上國,洋人只是派遣幾艘軍艦,幾千兵馬,就能侵略我堂堂中華,這上面都有解釋,我中國應該如何發展,如何抵御外夷,上面也有對策。”
王慶露恭敬的接過小冊子,忍住翻看的沖動,謝道:“臣告退。”(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連續8天,一萬字更新,求推薦票。
1686年春,廣東巡撫李士禎在廣州頒布了一項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實”之人,只要每年繳納一定的白銀,就可作為“官商”包攬對外貿易。令李士禎想不到的是,這一公告竟會在以后的歲月里為中國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壟斷清朝海上外貿,廣州十三行成為暴富群體。
十三行,是清政府特許的經營對外貿易的十三家商行,壟斷了茶葉、絲綢交易和大宗貿易。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一道圣旨,廣州成為全國唯一海上對外貿易口岸,史稱‘一口通商’,經十三行進出口的貿易額節節增長,日子一長,十三行就逐漸演變為一個特殊組織,享有了壟斷對外貿易的特權,在這些特權買辦中,又尤其以商家潘、盧、伍、葉四族豪門獲利最多,所以由此發展成為廣州四家最大的買辦階級。
而廣州也成為清代對外貿易中心。他們既有外貿特權,也是官府與外商交涉的中間人,負有承保外洋船貨應交稅餉、財禮并向外商傳達官府政令和管理外國商船人員的義務,實為官商性質。其中為首的是怡和行的伍紹榮、廣利行的盧繼光。但這十三行早已和外國商人共同勾結、包庇、保護鴉片走私,反而成了外商的代理人。
伍紹榮嘆道:“我們這些商人最怕的就是打仗,可是如今大清飄搖欲墜,到處都在發生暴亂,四川有洪楊發匪、江南有短毛生亂,這些年光我們伍家被官府勒索不下于三百萬兩,在這樣下十三行只有解散一條路了,各位可有什么好的辦法?”
廣利行的當家人盧繼光并不擔心,對著伍紹榮笑道:“誰不知道你們伍家富可敵國,恐怕現在的家產已經不下于三千萬兩了吧!”
“三千萬兩!”在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