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八章 外匯開路(1/2)
?“好,那這件事情務必要協調好,不允許出什么差錯”張縣長臉上露出了笑容。想了一下,讓秘書小路去通知相關的幾個部門的領導過來,有些事情還是事先通個氣為好。
張縣長坐在辦公室里,沉吟著。回想見到客商的情形,幾個西裝革履的人走進來的時候,張縣長的目光忽略了走在中間前面的那一位,因為這一位年紀太輕了,或者應該說是年紀太小了。從常理推斷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張縣長的目光是落在兩側。隨后,供銷社小田的介紹讓張縣長大吃了一驚,好在是張縣長幾十年的生活閱歷,城府夠深,沒露出異樣來。如果不是小田及時的介紹,自己估計會弄錯人,原來另外兩個青年人是少年的手下。在張縣長和少年交談的時候,兩個人站立在一邊。
不過少年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讓張縣長產生了些許的疑竇,少年大約是發覺了,稍微解釋了一下。說自己是大陸內地人,在港區有親戚,自己在那邊讀書,抽空幫點忙。才有了少年主動拿出一些文件、證明出來,讓工作人員去核對。張縣長這才稍稍釋疑,這和云省邊境某些人跑到外面差不多的道理。
不過,少年的話張縣長當然不會全部相信,只是姑且聽之,張縣長仍然是頗有疑慮。縱觀少年落落大方、氣場十足的言談舉止,這,才是最讓張縣長不解的事情!人老成精,不管這少年的來歷有多大,張縣長選擇了裝糊涂。就事論事,別人是來做生意的,為什么死揪住別人的身份不放?最怕的是如果和張縣長心中猜測相同,那還更加難以收場!對張縣長沒有沒有任何好處和意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能夠獲得外匯,只要合乎國家政策,只要手續合法,張縣長不管對方是什么人。況且,退一萬步來說,對方這個少年能把這些都做到合理、合法,這種人是張縣長能管的嗎?
這不由得張縣長不重視,去年以來,省市地區多次下發文件要求各地方積極出口創匯。張縣長為難的是,自己一個偏遠的縣份。一直都是農業縣,這個縣有什么能向外貿易的?以前是國家統購統銷,地方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些。
長期以來,華國的國際收支主要是對外貿易和僑匯收入,而且。對外貿易量規模不大。華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國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現代化建設上來。對內搞活開放。對外實行開放。一九八零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恢復了華國在這兩個組織中的合法席位。從一九八一年起,華國開始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報送上述組織。
從特殊時期轉向改革開放,國家意識到了外匯儲備的重要作用。因為美元是世界主要流通貨幣,所以這個外匯儲備是以美元作為標準。
七九年開始,華國的外貿管理體制發生變動。由外貿部門一家負責出口經營轉為多家出口經營。獲得出口經營權的單位增加不少。
由于華國的物價一直由國家制定,長期沒有變動,許多商品比價失調,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價格相差懸殊且出口虧損的狀況。從一九八一年起實行兩種匯價制度。這就是匯率的雙軌制。其中之一是官方牌價用作‘非貿易外匯結算價格’,八一年到八四年官方牌價是1美元比1.5華國幣。另外一個是貿易外匯內部結算價,這個價格是按1比2.8來計算。國內資金短缺和外匯短缺,對于外匯的急切需求,使國家的出口政策采取了某些傾斜,國家不得不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出口以換取外匯,這個時候,國際貿易的主要功能就是出口創匯。
一九七九年,華國的外匯儲備額是21.54億美元,八零年是22.62億美元,八一年是47.43億美元,八二年開始急遽上升到111.25億美元,首次過百億。
既然確定了客商在經營這方面的資格沒問題,外匯的資金也已經由華國銀行出具證明,那,剩下來的問題應該就是自己這方面如何配合,讓少年客商滿意而歸。必要的時候,縣里甚至可以做出一定的讓步。
雙軌制的匯率下,國家對外匯管理使用的是留成制度。出口收回外匯后,一部分外匯(有一定的比例)必須按較低的官方匯率上繳國家,余下的部分可以按市場匯率賣出給華國銀行,也可以自行根據市場方面的信息進口商品,也就是說這一部分才是最重要的。哪一個省市建設不需要外匯?特別是華國和米國建交后,因為世界政治局勢的變化,以米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取消了某些對華貿易的限制,從八一年起,巴黎統籌委員會簡稱巴統放寬對華限制,米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開始向華國出口較為先進的技術。國家和地方對這些先進的技術和產品是非常急需的,有外匯才能獲得這些。
或許可以先鋪好路子,做生意都是一回生二回熟!張縣長琢磨著。
這也就是李震東敢深入內陸省份做生意的膽氣,以外匯開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華國對外匯的需求超出想象。在獲得外匯的同時也從國外大量進口技術、物資用來建設國家的重點項目,直到九零年,華國的外匯儲存量才首次過兩百億美元。
曾經在某一段比較長的時期內,華國政府在金融管理上稍顯混亂,國內有華國幣、外匯券使用,外幣使用上也經常用美元、港幣來結算。在港區,李震東持有不少的港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