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書成(1/2)
無論是王憶辰還是太子殿下這記憶力自然是極好的,剛才秦橫那首詞只聽過一遍就已是記在了心中。
根據這紙張的大小,王憶辰選了一支比大毫稍小一些的筆。
書法并不是隨意的東西,王憶辰握著筆并沒有馬上著手,在腦海里構思著章法。雖說行書由著性子來是再好不過,天下三大行書皆是如此,寫的毫無顧忌,但今日既然是比試,總歸想要認真些對待,這心思上就隨心隨意隨性不了,再說王憶辰也不相信自己現在的水平就能由著性子寫出那媲美三大行書的東西。
巧的是太子殿下同樣選了一支和王憶辰手中那支同樣大小的筆,只是材質有些不同,王憶辰手中的筆是樺木,太子殿下這支是元木,倒是和太子殿下名字中的一字一模一樣。
也沒有拿起筆就開始寫,而是閉上雙眼,也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
然后就出現了有些怪異的一幕,這整個山頂上的人都靜靜的看著中間兩個又不言語又不動作的兩人,此時都屏住了呼吸看著,也不出聲發一言以免打擾。
過不多時,約莫一炷香的時間,王憶辰開始研墨,沾墨。
研墨至半,墨至初稍。
當筆尖和紙面剛一接觸的時候,就再也沒有停下思索過,虛實,墨至干枯,左手研墨不停,右手沾墨,再次行筆。
從王憶辰開始行筆創作的時候,今日這比試就已經開始了,對于這山上的某些人來說,如此觀察才能更好的把握住一副作品的節奏或者說是韻律,一副好的作品是書是畫更是樂。
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書已成。
最后一筆寫完,王憶辰才有了心思轉頭反觀那位紅袍少年,發現他仍舊在閉目,手中依然握著筆沒有行動。嘴角輕輕一笑,低頭看著自己的作品還是十分滿意的,甚至比以前的一些成名作看起來還要來的暢快。
雖然旁邊那人還沒有動筆,但他不相信這人能寫出超出自己眼前這副書法的作品。
紅袍少年沒有動筆自然也沒有人會催促,幾位老儒生悄悄的走上前來,站在王憶辰的作品前,想要先看看這狂傲之人能寫出何樣大作。
從王憶辰之前動筆的節奏來看,幾人心里已然有了猜測,就算不盡如意也不會差到哪去。
只見其中一位老儒皺眉遠觀,在其看來書法創作首重神采,早有名家說過“神采為上,形質次之”。神采氣韻是書法藝術的靈魂,一件好的書法作品,必定是氣韻生動,似滿紙云煙,充分展示出作者書寫內容的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是作者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是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是心與手,意與法,形與神的完美統一。
剩下兩人卻是走近細觀,看的是章法是結字造型是線條和著墨。章法是有開有合,有張有弛,顧盼有情,首尾相應,給人一種“無言的詩,無彩的畫,無聲的音律”的美感。
書法更是有內涵的,一點一畫都不是那般的簡單,孫長中先生更是早就提到過‘一畫之間變起伏于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毫芒。’這般見解。
三人分工明確,默默的看過,想法記在心上未說出口,但面上已經露出了認同之色,不愧是聲名在外的王離先生的后人,只待一旁那位紅袍少年寫完再做比較,下定論。
要說王憶辰此副有多好,倒也不至于,因為這作品像,有些太像王離先生了,整個就是王離先生的影子,即使學得再是形神兼備、以假亂真,也只能說:王憶辰在學習先人的作品上頗俱承襲之功,但無創作可言,即所謂的“書奴”。
當然一副作品能達到現在這樣已然很好了,畢竟王憶辰還十分年輕,個人風格也不是說形成就能形成的,得要經過一個潛移默化的演變,自然而然的一個過程,對于有些人來說這個過程可能就是十年二十年,亦或是一輩子。
又過了一會兒之后,太子殿下依然沒有動筆,眾人開始疑惑了,心里開始懷疑這人是故弄玄虛。
就連華家主等幾位家主心里也開始泛起了嘀咕,畢竟這太子殿下是否精于書法一道,幾人都是不知道的。心里也沒有把握。
年幼的芷雪已經開始小聲的對著蘇幼月說道:“蘇姐姐,這人是不是寫不出來在拖延時間啊?!?
“不要胡說,這般做法自然有他的道理?!碧K幼月出聲反駁道。
芷雪輕哦一聲不再言語當然有芷雪這般想法的不在少數,付諸于口的也不在少數,漸漸的開始有了竊竊私語的聲音。
就連蘇幼月雖然嘴上這般說道,心里對于太子殿下也是沒有把握的,畢竟那日水路之上太子殿下一人打翻來犯幾十人的英武形象,在蘇幼月的心里留下了過于深刻的印象。此時就很難再想象這樣的一個人能動刀亦能動筆,能操武亦能行文。
這山頂之上,唯有雙眼一眨不眨看著中央閉目的太子殿下的琥珀三女對元空是充滿了信心,還有小炎牛玉皇也是信心十足。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太子殿下還是沒有動筆,幾位老儒開始皺眉,走上前去要向華家主反應了,畢竟山頂之上這么多人不可能將時間白耗,來等待一件沒有結果的事情。
卻遭到了華成武的嚴詞拒絕:“安靜的繼續等,他一時不睜眼我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