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一章 北遠新戰略(2/2)
就是經濟合作,廣泛而互惠的經濟合作。
在北京的短短兩天時間里,孫紅羽與社科院中俄戰略研究所的專家們碰了兩次頭,雙方第一次全面而具體的分析了遠東的經濟形勢以及東北地區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的經濟建設重點。通過這樣的分析,他們找到了一系列的利益契合點,比如說:遠東重工業達,技術以及設備資源的輸出卻相對困難,大量原屬于蘇聯國有的重工企業,面臨著資金短缺、生產與投入鏈條斷位的困難。而東北呢?作為中國最早的重工業中心,那里的大量企業面臨著設備老化、技術陳舊的問題。如果北遠能夠基于這一合作基礎,同郭氏洽談遠景合作問題,那效果會如何?再,隨著國內人口的持續增長,以及為經濟建設而造成的農用耕地過度開,東北、華北地區的人均可利用耕地面積大副銳減,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為城市就業以及社會治安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與此相比,遠東卻是另一番狀況,土地廣袤,荒田密布,人口稀缺,農業落后,此前,郭氏集團為了提振遠東的農業經濟,投入了大量精力與資金,可最終雖然有所收效,卻也成績了了。基于這一點的不平衡,難道雙方就沒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最后,目前的遠東,正在積極向外展軍事領域的貿易渠道,遠東四大航空工業聯合體的私營化,阿穆爾造船廠的重啟動工,大大小小十幾個軍用重工機械廠的重新運行,都需要來自國際的軍事訂貨合同。之前,平壤從遠東采購戰機的合同、印度對蘇-27戰機的訂貨,都有力的證明了這一點。同比,國內現在也面臨著軍事武器的更新換代問題,來自軍方的類似呼聲越來越高,海軍總參謀部甚至還為此制定了一項長達十五年之久的船艦技術開計劃。在孫紅羽看來,就軍事合作的問題,北遠很有可能與郭氏達成協議。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軍事合作的問題相對敏感,郭守云會不會因為估計華盛頓的態度,而拒絕與北遠進行類似的合作?對此,孫紅羽有自己的理解,她認為,郭守云對華盛頓的態度,也就是基于一種表面的合作,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他不可能在所有問題上,都聽從華盛頓的指示。而國際軍火市場,歷來都是軍事大國創造外匯收入的重點項目,再加上由于前蘇聯的解體,國際軍火貿易出現了買方市場占主導的現象,因此,郭守云為了加大遠東軍工產業的競爭力,注定不會過多考慮美國人的態度。所以,北遠與郭氏在這方面的合作前景也相當開闊。
面對來自國際上的壓力,郭守云不喜歡國際政治的傾向問題,那就不要跟他談,大家就坐下來經濟的合作問題,憑著地緣上的優勢,難道北京還用擔心遠東的經濟市場被別人搶走嗎?而隨著經濟往來的加深,雙方對彼此經濟領域影響力的增大,年復一年,難道北京還用擔心遠東的政治立場會偏離自己的預期嗎?毫無疑問,類似這樣的擔憂根本就是沒有必要的。
經歷了兩年的波折,在經過一次仕途上的跌宕,重新奪回主動權的孫紅羽,最終確定了北遠與郭氏正式合作的全新策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