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守衛者(1/2)
第三十五章
守衛者
——————————————————————
......
他如同幽靈一般的站在南京城撰北門那里。
他站在那城墻上,看著成千上萬的國軍朝著城門這里涌過來。
同時,一小股完全可以忽略不計的國軍用身體形成了一道肉墻,試圖阻止那些人的前進。
“回去!不準撤退。”
然而,那些已經沒有了戰意的國軍只有一句話:
“當官的都跑了,我們為什么還要留下。”
......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利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財;豐犒而優游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馀勇,欲不盡則有馀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后可以動于險。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馀矣。
......
他默默的在心頭默念了一遍:
蘇洵的《權書》。
瞧著眼前這些將不成將,兵不成兵的國軍,正踩踏著自己同袍的尸體,朝著撰北門一路踩踏過去。
五分之一的人被踩死了。
五分之一的人被踩傷了。
五分之一的人被堵在門口出不去。
五分之一的人還在猶豫著要走還是要留。
而剩余的人呢?
他們踩過了同袍的尸體,踩傷了戰友的腳,推開了那些不愿意走的人一路沖出了撰北門.......
逃了。
就這樣逃了。
陸安康再也無法直視這樣的畫面,他轉過身,跳下了城墻,一步一步的往南京街頭走去。
路上,不斷有平民開始逃走。
逃走是對的。
此時此刻,留在這里的人都是傻子。
愚蠢。
以及所謂的仁慈和懦弱。
他們身上種種一切認為日本人不會對他們多加殺戮,可是卻不會曉得這場殺戮會持續到過了年,共計四十九天。
四十九日祭.......
他就那樣走著,和逃亡的人走得正好是相反的方向,走得是日軍到來的方向。
他沒有來過南京城,對這里很陌生,尤其是那些廢墟十分的陌生。
哭喊聲,慘叫聲,絕望聲在他的耳邊徘徊著。
他就那樣往前走著......
直至到了一處廣場附近,他瞧見了一尊石像。
國父孫中山的石像。
他就那樣立在那里,目睹著眼前的一切悲劇。
倘若......
“您老人家還在,或許這場悲劇就不會發生了,就不會發生了......”
甚至連九一八,七七事變,都不會發生了。
可是您不在。
您不在吶。
幾名追殺平民的日軍,尋到了這里。
他們望著廣場中央,站在孫中山石像前,靜靜凝望石像的那個人。
本想著開槍,了事。
但瞧著他在那里一動不動,顯然是一位對方沒了戰意。
毋須要再浪費一顆子彈。
一名士兵端著自己步槍,刺刀在袖口摩擦了幾下,緩緩的走到了那個人的身后。
他獰笑一聲,那笑容到底是什么意思,應該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他來不及告訴任何人,就在他刺刀都還沒有舉起的時候。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