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取士之法(2/2)
下面官員跳的再歡也沒用,失去舉士權的地方衙署,很難招募到太強的人才,而朝廷下派去的官員,可沒有那份香火情,以后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就是吏部尚書了。
這當然也是危害,不過比之前地方權力過大而言,這個危害會小很多,人們看重的是吏部尚書這個職位而非某位官員,一旦其離開這個職位,不說立刻樹倒猢猻散吧,但也很難再有以前的影響力。
“考核?”呂布看著楚南道。
“對,就如同軍中選將,以武藝、兵法為重,強者上,庸者下,吏部以后選官,可將各地愿意入仕者集中起來,進行考核,這考核內容涉及民生、策論等等,根據考核成績評估此人適合在何位置。”楚南點點頭道。
雖然眼下天下人有學問的不多,但對官員的需求同樣不多,一個縣大概要任命的官職其實只有三個,縣令、縣丞、縣尉,這是拿朝廷俸祿的,余者主簿之類的屬于吏,不在朝廷任免之中。
當然,規矩要改一改,吏也可晉升為官,只要政績足夠并通過考核便能晉升為官員,但朝廷需要任命的,其實一個縣就三人,整個大漢縣城大概有一千左右,理論上來說,三千官員就夠了。
當然,其上還有郡府、刺史府以及朝廷官員,這個數量可以再加一千,大概四千多官員,這個比例顯然比有學問的低很多,所以楚南并不擔心士族不買賬,大勢已成時,就不是他們求士族,而是士族求他們了。
這也是楚南一直不甩士族臉色的原因。
如今他們占據三州之地,遠沒到天下的地步,需要安排的官員自然更少。
而隨著新政推行下,百姓手中掌握的財富越來越多,自然也會有百姓開始嘗試求學,若能戰勝袁紹,楚南就考慮開始將學問推廣了,而在推廣之前,造紙術和印刷術必須弄出來。
工部,并沒有想象中那般簡單,甚至以后工部可能成為引領朝廷走向強盛的關鍵。
將自己的想法大致說了一遍后,陳宮思索道:“此法確實可以替代察舉制,限制地方官員勢力膨脹。”
作為大儒,為官半生,陳宮眼界自然不差,楚南此法的利弊他都能看出來,拋棄以前的舉孝廉入仕而改為考核入仕,若是其他諸侯實施,阻力必然極大,因為動了太多人的利益,而換成呂布這邊,別人最頭疼的問題到了這里反而將不再是問題。
中原士族待穩定下來,恐怕能少七八成,哪還有能力和膽量阻礙新政的推行?
而且第一次考核選士,大概率士族會處于觀望態度,不過沒關系,呂布殺的雖然狠,但在無形中已經拉攏了一個階層,寒門和地方宗族其實是受益方,如今又全面放開了取士大門,這些人才自然會蜂擁而至。
只要這第一次成了,以后士族若不肯放下驕傲來參與競爭,那就只能看著自己家族一點點衰落了。
而寒門和地方宗族卻會成為呂布的絕對擁護者。
陳宮現在是越來越欣賞楚南當初的決斷了,畢竟你拉攏士族,要放出的權利很多,而拉攏寒門和地方宗族,甚至只要給他們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這些人就會感恩戴德。
“溫侯以為如何?”陳宮看向呂布。
呂布點點頭,復又問道:“你們說軍中也如此如何?”
“暫時不行。”陳宮和楚南同時搖頭,別的諸侯是不敢動士族的利益,而他們相反,是不能亂動軍中的利益,呂布本就是靠軍隊鎮壓天下,如果此時在軍中推行此法,大概率會有很多將領生怨。
而且軍中升遷制度相比于舉孝廉而言本就相對公平很多,畢竟沒本事的,基本上都死在了戰場上,這個時候去動軍功制,顯然不合適,我拿命拼來的位置,別人只需要筆桿子動一動,就能得到,你讓將士們還怎么支持?
現階段而言,軍功制是最合適軍中的制度,無需改進,只有等以后戰事少了,將士們升遷無門,推出這種制度來才能讓人接受。
楚南大概給呂布解釋了一下軍功制的必要性,而呂布眼見自家女婿和謀士同時反對這件事,想想也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