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漢文帝 (求點推收賞評)(2/2)
文帝下定決心要盡快整合皇權體制,以恢復和加強國家政權的運轉能力。
軍權是最大的權,文帝深諳此道,所以在他進入未央宮的當天夜里,就命令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二軍;命張武為郎中令,巡察保衛宮中。
有司衙門分別誅殺少后帝及其三個弟弟于他們自己的府第里。皇帝回到前殿,連夜頒布詔令,大赦天下。
文帝知道自己在漢廷并無雄厚的政治基礎,有的宗室認為他是
“摘桃派”,僅僅是依靠一批老臣的擁戴而登上皇位的,他所面臨的是不斷壯大和ri益驕橫的諸侯王勢力,所以他首要的任務是采取恩威并施的兩手策略來鞏固皇權。
漢文帝即位之后,首先封賜誅諸呂有功之臣。文帝前元年(前179年)十月,封周勃為右丞相,陳平為左丞相,灌嬰為太尉,組成新的漢廷zhongyang。
隨劉恒入朝的官員,有的官至列卿。除了保留舊有的諸侯王之外,漢文帝又立了一批新的諸侯王。
同年十二月,立原趙幽王劉友之子劉遂為趙王;徙封原瑯邪王劉澤為燕王。
后來,又立劉遂之弟劉強為河間王;朱虛侯劉章為城陽王;東牟侯劉興居為濟北王;立皇子劉武為代王,又徙封為淮陽王,后徙封為梁王;封劉參為太原王;劉揖為梁王。
同年正月,即劉恒即位三個月后,根據群臣的建議,文帝立長子劉啟為太子。
這樣,自漢高祖以來,預立太子就成為漢家的定制。三月,立竇氏為皇后。
由于漢王朝大力推行無為政治,對諸侯王勢力的惡xing發展,起了催化作用。
諸侯坐大,形成
“尾大不掉
“之勢,必然使劉氏宗室內部在皇權和王權的分割問題上產生了尖銳的矛盾,這個矛盾從文帝即位后就開始激化了。文帝三年(前177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首開王國武裝反抗漢廷之先例。文帝派兵鎮壓,叛軍頃刻瓦解,劉興居被俘后自殺。只過了三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動,即被朝廷發覺。文帝派人傳訊劉長入京,罷去他的封號,將他發配蜀郡。途中,劉長絕食而死。賈誼獻策兩起叛亂雖被平息了,但漢初諸侯王勢力的惡xing發展,實際上已成為對抗zhongyang朝廷的分裂勢力。朝廷中一些有識之士,認為到了非從根本上解決不可的時候了。賈誼就是其中突出的代表。時年28歲的賈誼上《陳政事疏》(即《治安策》),提出兩點:第一,親疏不是主要問題,即同姓諸侯王不比異姓王可靠。第二,是強者先反叛,弱者后反叛,在這樣的封國條件下,最后都是要威脅zhongyang集權政權的。賈誼提出解決的辦法就是
“眾建諸侯王而少其力”,即分割諸侯王國的勢力,從而達到zhongyang集權的目的。
文帝十分欣賞賈誼的《治安策》,然而,當時他正用心于穩定政局,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形勢不允許他與諸侯王公開對抗。
直到文帝十六年(前164年),齊王劉則死,無子嗣位,文帝才分最大的齊國為六國。
又封劉長的三子劉安、劉勃、劉賜等為王,將淮南國一分為三。賈誼關于眾建諸侯的建議,至此才得以實施,但皇權和王權的矛盾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分權和集權的問題依然存在。
由于文帝對同姓諸侯王基本上采取姑息政策,所以導致了景帝時期的吳楚七國之亂。
劉恒個人躬行節儉、勵jing圖治,最終開創治世
“文景之治”。后元七年(前157年)六月六月初一ri,漢文帝在未央宮逝世],享年四十七歲。
群臣上廟號為
“太宗”,謚號
“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ri,葬于霸陵(位于陜西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