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四王殿(1/2)
“沒有錯,應該是這樣。”后面的聲音沒有表達出任何驚訝的感情。汪拉亞對這種劉遠不能理解的構造解釋為正常現象。
“怎么回事兒?”錢亮對這件事兒也是一頭霧水了。看來老錢同志對頓遜的研究相較汪拉亞,還要差上那么一籌。
汪拉亞不藏私,將自己所知道的歷史說給大家聽。
頓遜,是一個充滿著神秘故事的小國。這個國家并不是獨裁制國家,它的每一個時代,都同時擁有五位帝王!
更不可思議的是,不像其他的國家一樣,帝王們生前要有帝號、有紀年,死后還要有廟號,頓遜的國王們正好相反,生怕別人知道他們的身份一樣,每個時代的五王,只在零星的一些記錄中有他們的名字,而且大部分都得不到證實,大部分的王,外人甚至連他們叫什么都不知道!
而且頓遜的五王各司其職,都有自己專門負責的事情,不過這宮殿中,只有四王的位置,還有一個王,與他們并不在一處。
“這是為什么?”吳宣強也很好奇。
“剩下的那個王,負責的是宗教,也是實權雖不大,但地位最崇高的王。”
在東南亞一帶,教派的盛行是絲毫不亞于中華王朝的,而當時的頓遜,正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婆羅門教與佛教的關系,就如同彼時我國道教與佛教的關系,此消彼長,完全取決于當權者要選取那種教派作為輔助工具。
而在頓遜的最后時期,恰好是佛教重新上位的時代。現代一直有一種論斷,自天竺而來的經書分為兩部分,即大乘經和小乘經,大乘經可渡人,小乘經可自渡,而西經東來的時候,大乘經來到大唐,小乘經,則到了急需佛教經典的頓遜。
有了上位者的支持,有大批的信徒,有至高無上的典籍,小乘佛教如同一顆飽滿的種子找到了最適宜它生長的土壤,在短時間內生根發芽,成為頓遜的國教,因而小乘經中的《讖經》,也被無數的史學家猜測,就藏在頓遜古城之中。
有此一節,負責宗教的王就成了神的代言者,在眾多國民的心中,這位王的地位,也就自然要高于其他的四位王。
“那他的宮殿宗廟在什么地方?”劉遠問的,正是汪拉亞也想知道的。金銀財寶也許是在這四王殿內,但《讖經》,十成十是在那個獨立的王宮中的!
“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所以等你們找到這里的財寶后,還得幫我找一找他。”
對于這個請求,劉遠自然是應允的,老頭兒大老遠趕過來,就是為了這部讖經,甚至連劉遠,也是對這部經書更感興趣一些。
既然這殿中殿的謎底被解開,剩下的,就是挨個去找,看看頓遜傳說中的財富究竟藏在哪里。
汪拉亞所說沒錯,果然有四個宮殿,而且宮殿與宮殿之間,都在左邊開了一道小門,只是各宮殿的大小、擺設略有差異,看來這五王的地位并不是平等的。
“咱們四個人每人一間,找起來的速度也能快一些”,汪拉亞提議,“而且我建議,是多注意一下地面和墻壁。估計若是要藏匿財寶,肯定會在比較結實的地方。”
對于汪拉亞的提議,劉遠倒也沒有什么意見。四間房子都看過了,并沒有什么危險。盡管每一間都跟第一間一樣,布滿了尸骸,但所有的陰魂好像都集聚在第一間宮殿,其他宮殿都沒有什么異樣。
劉遠在第二間,汪拉亞、錢亮和吳宣強分別在一、三、四間,四個人各自搜尋著自己負責的“片區”,都想將埋在此地千余年的寶藏弄出來。
“劉哥,快過來!”劉遠遠遠的聽到吳宣強在喊自己,急忙跑到第四大殿。
不過在劉遠意料之外的是,并沒有發現什么金光閃閃的東西,而且吳宣強此時正站在大殿中央發呆。
“怎么回事兒,小吳?”吳宣強可從來都不是一個大驚小怪的人。
兩個老頭此時也跟了上來。
“你們看。”吳宣強用手電照了照地下的一具尸骸。
“這有什么看的啊,這......”
“錢伯,您再仔細看看。”劉遠此時卻發現了一些東西。
“咦,這尸骸好像......我操,這怎么都是干尸啊!”錢亮仔細看過去,頓時驚了一跳。
只見這第四殿里,與其他三殿都不同,那三殿里面,都是森森的百骨,而此殿內,骸骨只是一部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竟然是皮肉尚存的尸體!
看來剛才檢查的不仔細,把這個細節給漏過去了。
“這已經一千多年了,泡都泡爛了!他們是怎么留下來的?”
沒人解答錢亮這個問題,因為沒人知道。
“而且還不止這些”,吳宣強似乎覺得僅僅是這個信息還不夠勁爆,“大家再好好看看這個。”吳宣強說著,用手電照了照離他腳下不遠的那一具尸體。
這具尸體與其他尸體又不同,它是更詭異的上半身無一絲肉,而下半身卻完好無損。
“這上面還有牙印!”錢亮仔細的找了一遍,發現這尸骸的腿骨上,有一道很清晰的牙印,并不像是人的咬痕,但又說不出是何種動物。
“沒錯,牙印。咬痕清晰,骨質露白,說明這牙印出現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