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百家講壇(2/3)
下華夏所有的正史嗎?
這個小小的問題當然難不倒才高八斗的張若琳,就算她自己不會,上輩子,她作為央視第十套節目的忠實觀眾,在網上,基本上把《百家講壇》的節目看完了。
張若琳一直很喜歡《三國演義》,這本書看了不下三遍,后來看了《易中天品三國》,非常喜歡易中天先生特立獨行的話語表達和思維方式,妙語連珠、充滿活力的說史風格,也就是他說的“蘿卜史學”,很有營養,雅俗共賞,老少咸宜。
“我喜歡三國那段歷史,講出來肯定很精彩”
張若琳一邊回憶著易中天先生講述的原稿,一邊進行修改,沒辦法,這個世界沒有《三國演義》這本書,不能進行人物對比。
不過也沒關系,張若琳按照《易中天品三國》和《明朝那些事》的風格,加上自己對華夏所有正史的記憶力,經過自己的在加工,也能達到不輸于原版的效果,甚至因為她對歷史了解的淵博,旁征博引,華夏五千年的歷史事件以及著名人物信手拈來,聽起來,比易中天先生的版本更加豐富和厚重。
張若琳站在五千年的歷史告訴,把紛亂的三國慢慢剖析,分析里面大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影響,設計歷史、政治、軍事、天文、地理……配上她幽默犀利的講述,讓肖波、蔡偉、柳眉都聽入迷了。
“怎么樣,講得不錯吧”張若琳講得口于舌燥,人家喜歡聽,她就滔滔不絕,可是茶水喝于了,她講不下去了。
“當年我的歷史老師要是有你的水平,我的歷史肯定不會不及格了。”肖波一臉嘆服。
蔡偉敬重的看著張若琳,在華夏科教頻道,他見識的各方面的學者專家,數不勝數,在歷史研究方面,張若琳的水平,恐怕已經超過了華夏老字輩皓首窮經的巨擘
那些老先生可沒有張若琳逆天的記憶力,講解研究一段歷史,經常需要帶著老花鏡,翻閱資料。
張若琳旁征博引,講述三國的歷史,引用了幾個朝代的資料,眼睛都不眨,直接就把史書原文背出來了……
兩者之間不能比啊
“張若琳,你愿意參加《百家講壇》嗎?”蔡偉急切的問道。
邀請張若琳參加節目,是他進行了深入思考的。
首先,張若琳的實力不用懷疑,他已經見識到了。
其次,她本身的名氣也能帶動節目的收視率。
就憑她的臉蛋,也能讓收視率上揚。
“我?”張若琳指著自己,驚訝的問道。
“沒錯,就是你”蔡偉點點頭又,期待的說,“你的實力毋庸置疑,上節目肯定能表現得不錯,怎么樣?”
他當然不會提張若琳本身容貌和名氣的事情。
“好像會麻煩。”張若琳想到能上華夏電視臺講課,讓全國的觀眾都當學生,的確有興奮。
不過,她還是想低調的活。
這樣一個揚名立萬的機會,張若琳竟然想推掉。
蔡偉有些難以理解了。
不過張若琳越是推脫,就越是堅定了他邀請的決心。
越是得不到的東西,才越是珍貴,越想得到。
這就是人性。
“你只是怕麻煩?”蔡偉問。
“嗯。”
“你怎么能那么自私呢?”蔡偉搖搖頭,失望的說道。
“自私,怎么說?”張若琳不解的問。
柳眉和肖波都豎起了耳朵,想知道蔡偉想說這句話的意思。
“《百家講壇》是為了宣揚華夏傳統文化,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夠了解民族文化,是一項崇高的事業,現在為你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使你能夠讓更多的普通人了解到你的研究成果,讓更多的普通人能夠通過這個雅俗共賞的平臺學習到更多的知識,你該不會敝帚自珍吧,你花費那么多時間學習歷史,就沒想過造福大眾嗎?”蔡偉一席話說得冠冕堂皇,容不得張若琳的反駁。
“再說,通過這個全國性的舞臺,你也能夠為你的新書進行宣傳,何樂而不為呢?”蔡偉也覺得自己有點小題大做了,他可不覺得張若琳是個小氣的人,“聽過你最近的作品銷量不是很好。”
張若琳的小說《家》銷量的確不怎么好,跟她前兩本暢銷小說比起來,差距蠻大的,口碑也是毀譽參半,里面關于現實的描寫,許多讀者覺得作者小題大做了。
聞到腥味的媒體也注意到這件事,開始冷言冷語的嘲諷,說張若琳這是曇花一現,已經江郎才盡了。
張若琳看到類似的新聞,嗤之以鼻,很是不屑,不過心里還是不好受的。
“我回去再考慮一下吧”張若琳終究還是沒有立刻做決定。
上節目什么的,的確能出風頭,不過她是個懶人,錄制《百家講壇》的節目,時間肯定很長。
“好吧,節目的批報,準備也要花一段時間,不過你最好在三天之類答復我,你也能有一段準備的時間。”
蔡偉也不好逼迫張若琳,人家對自己有恩,還是要尊重她的意見。她不接受節目的邀請,的確是個損失,不過也不是不能接受的,華夏地大物博,能人還是很多的。
張若琳能夠接受邀請,對她自己也有好處。
作家嘛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