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子義歸來(1/2)
這個冬天,劉敢很忙。
因為地盤的突然增大,因為身邊可用之人越來越少,也因為各種麻煩不斷冒出。
其中,最讓劉敢頭疼的就是廬江匪患不斷的問題,黃巾亂兵和山賊流民在各地侵擾作亂,占山為王和攔道搶劫的現象普遍存在,派兵剿滅一波,沒過多久又會冒出來另一波,無數盜賊亂民層出不窮,煩不勝煩。
有麻煩的壞消息,當然也有振奮人心的好消息。
太史慈離開兩個多月后,終于如約返回,回來的時候還帶來了兩個大名人。
華歆,華子魚。
許邵,許子將。
太史慈帶來了一則秘辛,是關于劉繇之死。
原來豫章太守周術病死之后,諸葛玄被劉表薦表為豫章太守,不過諸葛玄才上任沒多久,朝廷忽然下令任命朱皓取代諸葛玄,但是諸葛玄仗著有劉表在背后撐腰,不但沒有接納朝廷的任命,反而派人驅趕朱皓出城,于是朱皓請求揚州刺史劉繇出兵相助,共同討伐諸葛玄。
雙方人馬大戰多次,各有勝負,后來諸葛玄派出死士,用刺殺的手段重傷了劉繇,身受重傷的劉繇在床上躺了半個月,不久便死于榻前,臨死前,劉繇把手上的部曲交托給太史慈。
太史慈為了替劉繇報仇,領著劉繇舊部,與朱皓合擊諸葛玄,諸葛玄兵敗不敵,退守西城,并且向荊州刺史劉表求援,劉表兵強馬壯糧草齊備,太史慈自知依靠劉繇舊部這點部曲,沒有一點可能戰勝劉表,所以太史慈親自來到廬江,向劉敢請求發兵。
“主公,只需撥我八千精兵,豫章可定也!”
太史慈單膝跪地,畢恭畢敬地拱手面對劉敢,大廳之內一干文武議論紛紛。
劉敢沉吟半晌,緩緩道來:“子義你先起來,不是我不想發兵,而是此時我軍與袁術已經全線開戰,很多地方都要用兵,實在沒有多余兵力可以抽調。”
聞言,太史慈頓時眉頭皺緊,牙關一咬道:“主公,此時正值寒冬之際,廬江與九江一帶天寒地凍,行軍多有不便,袁術必然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與我軍展開大戰,如果我軍能夠借此良機,一舉奪下豫章郡,那么來年開春之戰,擊敗袁術將有更大的把握!”
華歆進言道:“使君,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如今諸葛玄已經退守西城,太守之名已經名存實亡,朱皓雖有朝廷任命之名,不過手上并無多少實權,使君只需遣一支強軍入境,朝夕之間,豫章可得!”
劉敢饒有興致地打量了華歆一番,問道:“子義復仇心切,我可以理解,子魚先生又是為的什么?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子魚先生之前在袁術麾下當過官吧,不知子魚先生為何棄袁助劉?”
華歆不卑不亢道:“不錯,在下的確是袁術舊臣,不過那都是老黃歷了,我與袁術,道不同不相與謀,今日來此,不單單是希望說服使君出兵,還有一封信要交給使君。”
說著,華歆從衣袖中拿出一封信箋,遞了上去。
潘璋接過信箋,轉交到劉敢手上,一看信上的落款,劉敢微微吃驚。
“劉繇給我的信?”劉敢驚訝問道。
“這是正禮臨走前口述,由我代筆寫的。”華歆微微一嘆。
劉敢怎么也沒想到劉繇會給自己寫信,因為兩人雖然同在揚州,還是屬于上下級的關系,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機會見上一面,劉敢在丹陽練兵的時候,劉繇在曲阿鎮守一方,劉敢率軍打到曲阿的時候,劉繇已經逃往豫章,劉敢橫掃江東的時候,劉繇已經魂歸西天。
劉敢仔細看完信上的全部內容,心里頓時明白了劉繇寫信給自己的用意。
劉繇希望劉敢能夠代替他,繼續鎮守揚州這塊地方,畢竟劉敢現如今在揚州的威望已經如日中天,而且更難得的是,劉敢也是漢室宗親的一員。
“這是刺史印。”
許邵說著便從衣袖中取出一個小包裹,遞了上去。
劉敢接過刺史印,把玩著看了看,嘴角似笑非笑很是玩味,對于劉繇這一手,劉敢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堂堂揚州刺史,在亂世已經算得上割據一方的大官,又豈是一枚印信的交替就可以改變?在如今的揚州,劉敢的實權早已超越了所有人,可謂是要錢有錢,要兵有兵,有沒有這枚印信,是不是真正的揚州刺史,根本無足輕重。
槍桿子出政府,這才是劉敢一直堅信的東西。
“聽聞子將先生有識人之能,不知子將先生可否評價一下我?”
劉敢隨意把刺史印放在一旁,目光落在許邵身上,微微一笑道,其實相比較書生氣息十足的華歆,劉敢更好奇的是許邵,因為許邵有個“月旦評”的名氣很大,不論是誰,只要經過“月旦評”的品題,名聲必然大噪,不論是什么物件,身價必定暴漲。
在劉敢看來,這個“月旦評”就好像是后世的一種媒體廣告,一經推銷,街知巷聞。
從這個角度來看,先不管許邵有沒有真才實學,單憑許邵能夠親手打造出“月旦評”,并且把它發揚光大,這本身就是一件極為不簡單的事情。
“在下的確粗通一點相面之道,使君可否容我近身一觀?”
許邵拱了拱手說道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