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扶天盟】(2/2)
徒,也有與人為善的良善之人。”
趙天倫的話這句話顯然有不少人不贊同,但當他們看到趙天倫那身被鮮血浸透而變色的衣服,想一想趙天倫在鏖戰中的兇悍,他們打消了質疑的念頭——
此乃兇人,不可招惹!
“唐代家韓愈先生曾說過,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趙天倫的第二句話并沒有引起共鳴,反而在江湖客中制造了障礙。他們面面相覷,不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想想也可以理解,弄槍舞棒的人有幾個是好學的?
再者,在蒙元的治下,讀書人沒有上進之門。連養家糊口都艱難,還有誰愿意去舞文弄墨?
“韓愈先生的意思是說,如果夷狄之人學習中國文化,知書達理,那么他們就是中國人;如果中國人不懂禮儀,不知廉恥。那就是夷狄人;”趙天倫只好換了一個說辭,“在蒙古人中有只知道吃人的野獸,也有知書達理與人為善的良善之人。”
“對野獸我們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用刀槍進行反擊;但對良善之人。我們卻不能因為他們不是漢人、南人就排擠他們,如果只是因為出身不同我們就排擠他們,那我們與野獸有什么區別?”
趙天倫是在強詞奪理,但問題是現在他的拳頭最大,所以江湖客們縱然心中不滿,也沒有出言反駁——
他們能活到現在,一是有賴于趙天倫的強悍武力,二則是有賴于汝陽王府的援兵。既然趙天倫想胡說八道,那就任他胡說八道吧。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只有積極容納一切愿意與我們和平相處的善良的人,我們才能發展壯大,我們才能擁有保護自己的力量。”
“想想看,在宋朝,除了我們漢人,我們還有多少個其他民族的人。他們一樣和我們為了保家衛國與敵人拼殺。”
“想想看,李淵是胡人。李世民是胡人,可他們不一樣是中國人嗎?”
“我們將接納一切愿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善良人。我們將殺死一切不愿意和我們和平相處的惡人!”
“不管他是哪個民族,只要他們愿意接受中國的文化,知道禮義廉恥,愿意和我們共建家園,那他們就是我們的一份子!”
“但知禮儀,皆為華夏;無論種族,誠為一家。”
“我們的敵人是不把我們當人看的野獸,不是與我們互通有無的左鄰右舍!”
★★★★★
扶天盟——
扶華夏之天,結同心之盟。
扶天盟是趙天倫糾合這些血戰余生的江湖客建立的民間組織,這個民間組織的生命力有多長,那要看扶天盟的運轉是否順利,是否有更多的人接受扶天盟的理念。
趙天倫在布局。
諸葛亮率領親衛遠赴昆侖,除了一解朱九真的思鄉之苦外,搭救朱九真的父親朱長齡之外,也有布局的計劃。
計劃趕不上變化,趙天倫在諸葛亮這枚棋子之外,打算再埋下一粒棋子——
唐文亮。
選擇唐文亮固然有機緣巧合的成分,也有大勢所趨的必然。
崆峒派地處西北,遠離中原,蒙元對崆峒派的威脅并不是很大,所以崆峒派有舉起反旗的可能;
唐文亮年歲頗高,但他在武林中并不為人看重,憋屈的唐文亮自然有做一番事業的沖動和野心;
崆峒派有五個掌門,唐文亮只是其中之一,相對于其他門派主事者而言他的顧慮比較小,也自由;
種種因素綜合下,唐文亮進入了趙天倫的視線,成為趙天倫手中的棋子。
最后,趙天倫將他參與編篡的《討元檄文》拿出,作為扶天盟的行動綱領和輿論工具,調動、發動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改天換日,舊貌換新顏。
討元檄文
赫赫華夏,巍巍神州;先民瀝血,始有中國。
宋失其祚,神州淪喪;蒙元力盛,碧血汗青。
元主失德,元臣無道;綱常廢壞,道德淪喪。
蠻人毒虐,率獸食人;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自古夷狄無百年之運,天照華夏有涅磐之時。
驅逐蠻人,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但知禮儀,皆為華夏;無論種族,誠為一家。
聯手抗暴,衛我家園;同心同德,此情可鑒。
《討元檄文》就是一篇順口溜,但是這篇順口溜卻正合了這些江湖客的胃口,因為他們文化層次不高。
唐文亮意氣風發,因為他成為了扶天盟的副盟主,事實上,他這個副盟主才是扶天盟的話事者。
根據眾人的安排,扶天盟成員開始陸續離開,義無反顧地赴各地,推動反元浪潮的又一個高峰。
也許,他們是被趙天倫說服;
也許,只是因為他們血未冷!(未完待續)
ps:求訂閱,求推薦,求支持。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