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由氣論及精與神,心悟恍明上三藥(1/2)
“氣其實就是一種東西,只不過沒有具體的形態,不像鍋碗瓢盆一樣有具體形狀,能給人那么直觀的形象,但它也不是如很多人想的那么飄渺,反而就以各種形態存在于我們的身體里,只不過是平時我們感覺不到罷了。”
明白了這個道理,乾正陽又想到:那所謂的“神”、“精”是否也跟“氣”一樣,或者說根本就是“氣”,只是因為形態或者存在的部位不同而被冠以了不同的名字呢?
古典有曰:“神者何?即妙明知覺之心也。此心非血肉有形之心,乃虛靈無形之體,在五行屬火,八卦為離。離有乾之二陽光明于外,坤之一陰虛靜于中。玄妙莫測,變化無窮,故名曰神。
神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神,元神也,后天之神,識神也。先天固有之真性,本寓于先天元神之中。因私欲熏染,神失其初。神之所發,漸與性反。性即為質所蔽,斯為后天神矣。先天之神靜而完,后天之神動而虧;先天之神靈明與性合,后天之神昏暗與性離。昏暗則元神不覺,故發諸妄;靈明則諸妄寂滅,仍還先天。
古云‘人心死,道心生’。道心者,元神也,人心者,識神也。道心亦即先天真性,人所同有,不同者后天之人心耳。欲死后天不同之心,必有種種不同之法。我無不同之心矣,即無需不同之法也。”
由此可見,修真者所說的“神”換成我們通俗的理解就是“脾氣”。先天之神即是元神,就是一個人的真性情,而后天之神即是識神,乃是人受到成長過程遭遇之事影響改變之后的脾氣。比如說,一個人生下來之時是個很好動活潑之人,那么“好動活潑”就是他的元神;而后來受到家人教育或者其他事情,讓他逐漸的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之人,那么“沉默寡言”就是識神。
元神,原本之神;識神,認識之神。如此可見,“神”是“性”,即脾性;而“氣”是“命”,即生命。現在的修真者講究“性命雙修”就是既修“神”,也修“氣”。那么“精”又是什么呢?
所謂“精氣”,“氣”乃是“命”,那么“精”是否也是“命”呢?乾正陽想著想著,腦海里忽然冒出了“靈魂”、“**”等名詞,恍然大悟道:“神即是靈魂,氣即是生命之能,精即是**之源。”
也就是說,人們所謂的靈魂便是修真者講的“神”,也是所謂的“靈識”、“精神力”、“元神”。人們常說“活人有生氣”的“生氣”、“生命之能”等即是所謂的“氣”。而“精”就是**,不過這并不是說“精”本身就是**,而是說“精”乃是**存在和生長的本源東西。
神,控制生物的思想;精,控制生物的**;氣,連通二者而肩負調節滋養二者之重任。修神,生物的靈魂才會更加穩固,思維才會更加敏銳,才會變得更加聰明;煉精,必先練**,**強健了,精氣就旺盛了,精旺,則體更強;練氣,則后援強勁,不會因為“修神”或“煉精”而導致**后繼無力,虛耗本源,最終枯竭。
“神有知而氣無知,以先天之元神游注先天之元氣。神氣既交,漸由否而轉泰,由未濟而既濟。凡息停,真息生,一陽萌動,大地回春,氤氤氳氳,氣逆輪轉。坎中之一陽,過化離中一陰,化之既久,變為純乾。始則以神練氣,以氣化神,繼則形神俱妙,與道合真。飛騰云霄,傾刻萬里,隱顯變化,所欲隨心。貫金石而無阻,入水火而無礙。身外之身,即神與氣精,混合為一之化身也。”(純乾即純陽;坎離乃八卦卦象,代表水火,這里坎中一陽離中一陰均指“神”。)
也就是說,修神、練氣、固精,三位一體,精、氣、神相合相融才能修的真身,成就大道。
理順了這些東西,乾正陽就渀佛撥開云霧見明月一般,對功法的理解更進了一步,準備迫不及待的回家進行修煉。這時才看到身邊不知何時已經出現了袁青柔,小妮子正在很好奇的坐在那里盯著他看呢。
zj;
“怎么了,我臉上有花嗎?”
“啊。沒有,沒有。”看到乾正陽回神過來,袁青柔趕緊也回神,“干大哥你在想什么啊?臉上表情好奇怪,眉頭一會皺起來,一會舒展開,一會笑一會愁。我今天才知道你表情這么豐富的呢,哈哈哈。”
聽了這話乾正陽只感到自己頭上一陣冷汗,漫畫里絕對是頭上三條豎線的模樣。
“今天還去吃大排檔?連吃了幾天該休息一下了吧?”
乾正陽就有些奇怪了,有錢人不都喜歡去高級餐廳嗎,這位倒好,專門喜歡找大排檔吃。雖然乾正陽是沒問題,可他怕袁青柔的身體受不了,所以才表現出自己已經有點膩了的意思。
不過很明顯,今天袁青柔并不是找他去吃大排檔的。只見袁青柔搖搖頭說道:“不是啊,今天我們去喝茶。小六茶館,如何?”
“小六茶館?”乾正陽腦海里又出現了那家平凡卻很顯眼的茶館,還有被袁青柔描述的很神秘的世外高人,接著想到自己的身份,最終還是點了點頭。反正他雖然已經修煉了一個多月了,可是體內的真氣也才一點點而已,只要收斂好了,那么頂多給人感覺像個經常鍛煉的年輕人而已,最多不過以為他是哪個武林門派的弟子而已,而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