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火鍋店的戰爭之菜品介紹(1/2)
本章所寫到的美食:麻辣燙、冒菜、串串香、酸辣粉、鍋包肉、漢堡包、烤全羊、羊蝎子、酸豆角、榨菜片、蘿卜干、海帶絲、泡椒兔、大盤雞、麻辣香鍋、小籠包、煎餃、韭菜盒子、臭豆腐、雞豆粉、涼粉、醉蟹、東北亂燉、汽鍋雞、洛陽水席、口味蝦、熱干面、豆腐腦。
火鍋:它是中國獨創的美食,起源地為四川自貢,經瀘州改良,再傳到重慶發揚光大?,F吃現燙,麻辣咸鮮香,油而不膩,暴汗淋漓,酣暢之極,解郁除濕,適于山川之氣候,今發展為鴛鴦鍋,麻辣清淡各別,各取所需,老少咸宜,至冬之佳品?;疱佉话愣?,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同時亦可指這種烹調方式所用的鍋具。其特色為邊煮邊吃,或是鍋本身具有保溫效果,吃的時候食物仍熱氣騰騰,湯物合一。世界各地均有類似的料理,但主要在東亞地方特別盛行。典型的火鍋食材包括各種肉類、海鮮類、蔬菜類、豆制品類、菌菇類、蛋類制品等,將其放入煮開的清水或特制的高湯鍋底燙熟后食用。有些吃法還會蘸上調味料。
現在日常生活中說的火鍋通常是以前兩種為主。
若以地方特色來分類,在中國各地和東亞地區亦發展出各種不同風味的火鍋:
川味火鍋
麻辣鍋:原本源起于中國重慶的毛肚火鍋,也因此承襲了四川人、重慶人的重口味。麻辣火鍋原本以毛肚為主材料,關于起源則有兩種說法:一說在重慶江北,有攤販挑擔沿江叫賣類似食物,顧客多為附近船民;挑擔一頭放一具點著火的泥爐,上面放一口鐵鍋,鍋里有又燙又辣又麻的鹵汁;挑擔另一頭則放置一些水牛內臟和蔬菜,顧客就于鍋中分格燙食。又一說是源自瀘州川江邊一個叫小米灘的地方,該地多為船工的食宿之地。船工停船后便于灘上用石頭架瓦罐燒水,放入辣椒、花椒,然后將食材放入其中燙食。后來此種吃法隨船工流傳至重慶小米街一帶,便由此發揚光大起來。抗日戰爭時期,重慶的火鍋餐廳行業已特別興旺;由于市場的變化與需求,火鍋從沿街擺攤,改變為開店營業,四川火鍋得以高尚化,并開始推廣到各地。國共內戰后移居到臺灣的四川人亦將此一特色料理帶到臺灣而發揚光大。
沙茶鍋:以沙茶醬置于高湯內做為鍋底,常見于香港。
麻辣燙:麻辣燙是起源于川渝的漢族特色小吃,和冒菜略微不同,麻辣燙起源于四川,漢族特色小吃,是川渝地區最有特色也最能代表“川味”的一種飲食文化。川渝地區,或大或小的麻辣湯店家及小攤,遍及大街小巷,可謂是川渝城市中的一道亮麗風景。麻辣燙是食物的平民化歸宿。青菜魚肉,被細細地穿在了簽子上,一股腦兒地往高溫里推,真正是赴湯蹈火。沒有什么講究的烹調過程,它們就這樣被粗糙的人類攪和在一起,互相沾染了彼此的味道,再也不能分開??谖兑话憷蔽逗裰?,可以祛除濕氣。
而實際上,麻辣燙的精髓不在于煮,而在于湯料。它是用七日以上之陳湯,當日先做調料,用布襄包裹,浸入其間,致之于釜,待沸騰,依蛋、丸及各種食材下鍋燙熟之快慢,依次放入,作七八成熟即撈起,再取調羹將蒜泥姜末佐之,在上面撒少許熟芝麻,一碗色香味俱佳的上等美味就做成了,令人食指大動。麻辣燙看起來嬌嫩欲滴,聞起來濃香四溢,嘗起來辣氣卻是愈演愈烈,直至意猶未盡,不得不望辣興嘆矣,不得已而棄之。
制作麻辣燙,其實也簡單,青菜魚肉,不論葷素,不論是不是相干,它都被穿在細細的簽子上,一股腦兒地推進高溫里,真正是赴湯蹈火。沒有什么講究的烹調過程,它們就這樣粗糙地被攪和在一起,沾染了彼此的味道,再也不能分開。就如這個世界,美的、丑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好的、壞的、紅的、綠的、藍的、紫的、黑的、白的;帝王將相、販夫走卒、三教九流、五花八門地湊在了一塊兒,慢慢融合,相互滲透,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都變成又麻、又辣、又鮮、又爽的美味,這些不相干的食材,卻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涌進饕客們的胃里、心里、記憶里。
酸辣粉:酸辣粉流行于渝川黔地區。特點是“麻、辣、鮮、香、酸且油而不膩”。酸辣粉分為兩種:一種為“水粉”,即用紅薯淀粉自己調配制作的;另一種為“干粉”,即加工成粉條狀的干粉條。由于干粉條制作的酸辣粉較為簡易方便,一般都采用干粉的制作方式。而“水粉”的調制操作復雜。
鍋包肉: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一般菜肴都講究色、香、味、型,惟此菜還要加個“聲”,即咀嚼時,應發出類似吃苞米花時的那種聲音。這是哈爾濱道臺府菜創始人、濱江道署首任道臺杜學瀛首席廚師的鄭興文當年為適應外國來賓的口味,就把原來咸鮮口味的“焦燒肉條”改成了酸甜口味的菜肴,這一改使哈爾濱出現首創的菜肴。鄭興文按照菜肴的做法稱它為“鍋爆肉”,到如今就被叫成“鍋包肉”了。鍋包肉流傳至今已經是四代傳人了。
烤全羊:烤全羊
烤全羊(roastwholelamb)是內蒙古和新疆少數民族膳食的一種傳統風味肉制品??救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