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2/4)
消息,其他的翻一翻知道個大概便罷。今日因著柳哥兒,林如海連兵部的也逐字逐句從頭看到尾,及看到去歲從西海沿子回來的武將軍升為京營節度使時,眼睛一亮想到一個自覺不錯的主意。
西海沿子戰亂不斷,如今南安王爺這個是人都知道打仗無能的人因著太上皇之恩總領兵將,必然所轄之內百姓更苦。柳哥兒心智早熟,一般的道理講給他他必然不會聽得進去,不若就讓他去體會一番戰亂之時尋常百姓家的苦處。改朝換代說的簡單,受苦的不過還是平民百姓罷了。什么忠君之語可以認為是虛話,悲天憫人之心總該長存,一個人的信仰可以是君主也可以是百姓,為一己之私挑起戰端,陷萬千家庭于悲苦,不管如何都是要值得唾棄的。若是柳哥兒見了那等凄涼之景仍舊不改,再舍不得,這個兒子也該放棄了。
回府之后,林如海顧不得梳洗,連聲叫柳哥兒過來說話。
柳哥兒今日卻沒去別處,而是去了黛玉當日老師吳先生家里拜見。柳哥兒從骨子里就沒有對皇權的敬畏之心,吳先生也深有名士之風,對皇權看得很淡,一老一小相談甚歡,吳先生還可惜柳哥兒不能留在揚州,不然早收了他做弟子。
林如海道:“為父思前想后,你的想法終究有失偏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縱然有點子道理,可也該記得還有一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以史為鑒,當今雖不比漢武帝唐太宗,也算是清明之君。便不說成敗,若以一己之私,因著那點不甘之心便要大興兵戈,實在失了仁心。”
“你如今一意孤行,自覺有理,便是為父磨破了嘴皮子也不定能說服你。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有些事還得你親眼見了親耳聽了才知道,是非對錯總不是一個人想當然的。本來我看你功課,覺得過上一二年便可下場試試,如今想來還是出門游歷一番再行科考為好,先學會做人,擺正姿態,比什么都強。”
“西海沿子連年征戰,民不聊生,特別是因著太上皇私心又派了南安王爺過去領兵,更是雪上加霜。你帶著林管家,再選一個機靈些的小廝,親自去瞧瞧,咱們回來再說別的。去的時候記得換上破衣爛衫,銀錢信物就都不要帶了,‘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你既不認為年紀幼小是其限制,那為父也將你平常對待,你既然要成大事,那么總不會連自己也養活不起。一年為限,期間你不是林家長子林昭,而是破落鄉紳之家的公子柳樹,路引證明我明天就給你準備好。”
說罷,起身出去找林管家交代事情。
柳哥兒聽得目瞪口呆,直到林如海出去也沒反應過來。這是什么意思?要趕他出門?還不能帶銀錢信物,得自己養活自己,連林昭這個名字都不能用,要化名成柳樹?父親這是瘋了吧!
林如海還真沒瘋,過了五日做好安排,就將柳哥兒、林管家和安康三個人送出門。大門當著三人的面關上,哐當的關門聲好像一直震到心底。三個人全穿著不知哪里來的粗布衣裳,黑布鞋,一人背著一個褡褳,褡褳里除了夠吃兩天的干糧什么都沒有,全身上下找不出一點值錢的東西,頭發都是用的布條和木頭簪子束起來,更不要說銀子。
林管家苦笑一聲,心里為自己抱屈,大爺犯錯真的跟我沒關系啊。認命地道:“大爺,快走吧,得先找個今晚要住的地方。我記得剛出城不遠有個破廟,以前來不及進城的時候在那里停歇過,咱們去看看。”
安康嘟著嘴,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的離開林府大門,拖沓著腳步,好像走慢點就能有人出來叫他們回去一樣。
柳哥兒一直處于迷茫狀態,養活自己?這是兩輩子頭一回遭遇。
林如海接到信之后,思量良久也想不到柳哥兒到底是怎么被養歪了,又得歪到何種程度才能讓賈敏生氣成這樣,偏偏還遮遮掩掩不肯在信里明說。
直到見了他才知道賈敏的擔心絕非多余,這孩子真是不好教導。
初見時,林海本以為一個被親娘教訓了又送回揚州的孩子怎么也該鬧點小情緒,卻不想從下船開始就一直平靜如常,進了家門正式拜見之時也是條理清晰穩重溫和。然而這樣才更讓人擔心,他越冷靜便越是心思深沉,也是清楚的知道自己從頭到尾在做什么,絕非一時沖動。
按理孩子做了錯事,長輩就該當即給他糾正過來。見到他之后林如海便打消了本來的念頭,而是想著要先與他相處幾日加深感情之后再循序漸進的教導他。誰知柳哥兒卻開門見山道:“母親不理解,我想著父親該是不會覺得我做錯了的。”
林如海眼皮不自覺一跳,笑道:“你母親愛子心切,覺得你做的事不對了便想管教你,也是你這些年離了她身邊,讓她一直牽念的緣故。有些話你母親說的狠了,你不要怪她。來的信上說的含糊不清,為父現如今還沒弄明白到底是出了何事。”
柳哥兒淡淡地道:“便是將姐姐送進東宮之事。”
林如海驚道:“自古儲位之爭最是慘烈,咱們家何必要摻和進去,還是在這種關頭。這事是你做的不對。”
柳哥兒卻道:“那是皇帝高壽,或是諸王年歲相當。當今多病,太子長二皇子等人十多歲,如何還有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