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小無相菩提經(jīng)(1/2)
?“眾生洞?”
葉鷹瞪大眼睛,重復了一遍,若有所思。
不錯,眾生洞,蕓蕓眾生,的確微縮在這區(qū)區(qū)一洞之內(nèi)。
洞中所刻萬物萬類的形相,多至不可勝計,全部神采飛揚,栩栩如生,意態(tài)飛舞。
最神奇的是,那么多的雕刻,如恒河之沙,包羅萬有,無量多數(shù),卻不論大小高低,看上去一個個都是空靈獨立,各具其位,毫不顯出混雜擁塞之象。
忽見下方有一段經(jīng)文,字跡不大,也不是十分清晰,忙走近洞壁,舉目仔細觀看。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余涅盤而滅度之。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
“什么亂七八糟,翻來覆去的,到底是,還是不是眾生啊?不知所云,不知所云。”
葉鷹如墜云里霧里,看了半晌,悻悻地說道。
石壁很光滑,左邊有一偈語,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右邊有一偈語,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
“嘿嘿!”
葉鷹笑逐顏開,這兩個偈流傳很廣,分別由神秀和慧能所做,他自然聽過,雖都只是花邊小語,均沒有見性,卻也從某一方面道出了修煉的方法。
神秀偈修行是以“漸悟”之法,即循序漸進之法修行,時時拂拭。
慧能偈修行是以“頓悟”之法,即不分階段,頓速覺悟,進而得道。
萬事萬物,生長收藏,也有頓漸之別,譬如花草果木,是漸熟而成,并非頓然而長的。
譬如制造兵刃衣服,煉丹,是漸漸制成,并非頓然而成的。
又譬如修士修習玄功劍法,也是慚慚學成,并非頓然而得。
可是又不盡然如此,
譬如明鏡,頓時顯現(xiàn)一切有無的色像;
又譬如日月,頓時照見一切色像。
又譬如識海中的妄想念頭,上天入地,往來古今,一切法相,頓時顯現(xiàn)。
……
這兩偈子大多數(shù)修士都知曉,尤其是慧能偈子,幾乎無人不知,可知道其內(nèi)涵者,屈指可數(shù)。
許多修士喜歡說大話,一講到修行,悟道時,就提六祖慧能的這首偈子,搖頭晃腦的,好像自己就是六祖似的。
其實,一定不要忽視六祖的師兄神秀那首偈子,那首偈子才是真講實際修行的功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這正是修行的境界,平實用功,隨時拿把掃把,把自己的內(nèi)心掃干凈,纖塵不染,這是真修行。
做到這步功夫以后,再進一步,可以談到六祖的那首偈子,把心如明鏡的境界還要打破,就是“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更深的境界,這是智慧成就的境界。
六祖慧能目不識丁而著《壇經(jīng)》,成禪宗祖師,根器之利,萬年罕見。
可尋常億萬修士,有幾人能有此根器?能夠直指人心,見性而成佛悟道?
尋常修士人沒有此大根器,大福緣,修行遠遠未達到此境界,就直接講出什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撒謊,這是害人,犯大妄語戒,罪過非常大,萬萬不可。
……
這兩偈語雖未見性,卻都有大智慧,對于尋常修士而言,領(lǐng)悟不到,只做修行法門的參考。
修士修煉,無論性功還是命功,也沒有超脫此兩種修行法門。
而頓漸其實并不可分,頓中有漸,漸中有頓,兩者須結(jié)合,方能成就大道。
就是六祖惠能本人,也一再強調(diào)“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認為頓漸只是假名。
只是這種頓漸合一的境界,又有幾人能達到?通常修士修行,仍有頓漸之別。
這些,葉鷹之前曾在經(jīng)書中看過,懂得一些淺顯的道理,此時目睹蕓蕓眾生的雕像,對這兩種修行之法的理解又加深了幾分。
“嘩啦!”
石壁上經(jīng)文忽化石粉,層層剝落與地。
“噗!”
一本淡黃色經(jīng)書與一個彩色石環(huán),一同掉落在地上。
“咦?這么怪?這石環(huán)是什么東西?這眾生洞中居然藏有經(jīng)書,難道是什么玄功秘籍不成?”
葉鷹壓住心中的驚奇之情,俯身拾起地上的經(jīng)書與石環(huán)。
彩色石環(huán)大小與成人脖頸相仿,葉鷹玩心大起,套在頭上,卻無法過耳,仿佛一個頭箍。
“嘿嘿,有點意思。”
費了好大勁從頭上摘了下來,在手上把玩。
這石環(huán)不知道由那種彩石鑄成,上面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灰,各種顏色混雜,卻不顯妖艷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