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中下三策(1/2)
門外的聲音清朗、溫潤,帶著絲絲儒雅的氣息,帶給人一種從容不迫的感覺。
然后從門外進來一個胖老頭,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隨后進來的一名中年文士。
只見這文士身高目測約一米八,容貌威嚴,頭戴進賢冠,身披文士服,手中卻拿了一把戒尺。行走之間龍行虎步,自有一股風范。
武安家向那文士打招呼道:“吳教授,可是來看望殿下的?”
那文士先向著劉尋躬身一拜,道:“見過新興王殿下,殿下千歲!”
然后才回答武安家道:“那是自然。殿下待我有恩,豈能忘恩負義?”
看來剛剛說“逃離說難也難,說易也易”的,就是他了!
細一回想,劉尋就從留存的記憶里想到了這個人的身份。
此人名為吳濟,字隱心。乃是吳國丈吳懿的孫子。但卻是個庶出,且父母早亡。早年受人欺辱陷害,恰巧年少的六皇子劉恂路過,看他順眼,救了性命。現如今在吳氏宗學里當個教師,所以武安家稱他為“吳教授”。
劉尋心急逃離的辦法,連忙問:“隱心,你說‘說難也難,說易也易’是個什么道理?如何難?又如何易?”
吳濟捋了一下并不長的胡子,神情自若地笑道:“殿下莫急。我這里有上中下三策,殿下先選了,我才好回答殿下的問題。”
事關小命,劉尋急問:“哪三策?!”
吳隱心回答:“下策是,留在京城中,跟隨陛下,安于王府。中策是,帶著金銀逃出京城,找個偏僻的地方躲一躲風頭,等局勢明朗了再回來找陛下。上策是,帶領猛將謀臣,陛下密令,暫離京城,去南中七郡,安民生,修兵戈。以圖東山再起,來日收復國都,再成大漢!”
劉尋此刻已經冷靜了下來,心想自己剛剛太著急了。一個古人而已,還是歷史上沒有留名的,萬一沒啥本事呢?不過眼下聽他說的頭頭是道,貌似也有一些本事。那么不妨再考考他,要是真有本事,再聽他的不遲。
劉尋就問到:“你這上中下三策,各有哪些好處與壞處,說來讓本王聽聽。”
吳隱心道:“若說好壞,差別可大了。我看那魏國大將鄧艾、鐘會互不服氣,爭權奪利,早晚要霍亂京城。到時候兵荒馬亂,殿下要是用了下策,誰能保證毫發無傷?”
劉尋大吃一驚!自己是因為穿越過來,才知道鐘會和鄧艾會霍亂蜀漢國都。可這吳濟居然根據眼前形式,就推斷了出來!果然是個有真本事的!他的話要好好聽了。
“殿下要用了中策,可保性命無憂,卻終究要一生凄苦。在下聽聞先帝初入主京都時,為留后路,曾經派親衛統領陳到將軍在城里密處挖了直通城外的密道,就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后路的!殿下要想帶兩個貼身護衛偷渡出去,只要苦苦求一下陛下,不難。但來日歸來,一個亡國、偷渡的王爺,誰會看得起?陛下見你危急時逃跑,全然不顧他的安危,也會厭惡你。到時候,殿下后面的生活可想而知了。”
劉尋聽的渾身發寒。穿越成了王爺,本來高高在上,要是一下子變得讓天下人鄙視,被父皇厭惡,生活凄慘,那還不如現在死了呢!起碼現在死,還有個王爺的頭銜。而且,沒準后人會贊頌自己,說自己為國而死……
好在還有上策,劉尋忙問:“那上策呢?可會好些?”
吳隱心大笑道:“若是殿下用了上策。生能登頂人間最高之位,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受不完的江山美人。死能流芳千古,被人傳頌萬年!”
劉尋又驚又喜,又有些不信,問到:“果真如此?”
吳隱心笑道:“自然!若是殿下帶了謀臣猛將、陛下的復國密令去了南中七郡。安民生、修兵戈,再與曹魏對抗。若能成,自然可以登頂九五至尊,君臨天下!若不成,也能夠搏一個一心為國、大漢忠王的美名,自然可以流芳百世!”
其實選擇上策,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劉尋帶領著南中七郡的地盤、大軍投降曹魏,肯定能獲得十分豐厚的賞賜。但是吳濟沒說,他知道新興王劉恂只會風花雪月,并無多少勇氣和毅力。要是告訴他這么個投降的好辦法,只怕他就一心想著投降了。
但是奈何,劉恂對吳濟有救命之恩,吳濟不得不為他著想。何況吳濟遭人陷害,無法進入仕途,要想有一番作為,只能依靠他這位救命恩人。所以不得不竭盡心力為他謀劃了。
劉尋問:“要是選上策,贏了肯定登九五至尊的寶座。輸了不就死了?”
吳隱心突然臉色嚴峻起來,道:“若是輸了,殿下雖能獲得忠義美名,然必身死魂滅!殿下要不想死在京城兵亂里,不想一輩子被人鄙視、凄慘生活。選了上策,就要有不成功就成仁的決心!就要有先帝昭烈皇帝的毅力!否則,我勸殿下還是老老實實地當亡國奴隸吧!”
“混賬!膽敢讓本王當亡國奴隸!當本王不能殺了你嗎?!”劉尋氣的一拍床邊,指著吳濟罵起來。
武安家也抽出佩劍指著吳濟,喝到:“你竟敢辱罵殿下?!不要命了?!”
吳隱心的嘴角卻露出一絲笑意,突然跪倒在劉尋面前,道:“既然殿下不愿意當亡國奴,可敢選上策否?!”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