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十章 天下全輿三(1/2)
第二三十章 天下全輿三
所以,對于《天下全輿總圖》的研究,也曾在業內,掀起一股波瀾。
如果在明朝初年,中國人就能繪制出這樣的世界地圖,意味著我們祖先在地理知識和科學觀念上,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
這就是李力和藍洋他們予以關注的原因之一。
這種改變歷史的假設成立嗎?畫出這樣的地圖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知識背景和技術前提呢?
專家們說,第一個概念,必須認為世界是個球;第二個概念,必須要有投影知識,還要有具體計算方法;第三,必須對我們所生活的地球,有非常詳細的了解。因為他畫得很精確。
明代的中國人是否有這樣的科學認識呢?
在古籍《周髀算經》中,有“方屬地,圓屬天,天圓地方”的記載。很多學者認為,這恰好反映出中國古代人的天地觀。古人認為,天像是一個倒扣的圓形斗笠,而大地則是這個斗笠之下一塊方形平坦的盤子。
與中國古代人相反,西方人很早就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的概念。早在距今兩千多年的古希臘時代,學者畢達哥拉斯就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
劉鋼對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注意到,對《周髀算經》這段話,三國時期古代學者趙爽有著另外一個理解:“物有圓方,數有奇偶。天動為圓,其數奇;地靜為方,其數偶。此配陰陽之義,非實天地之體也。”
劉鋼說,天圓地方,實際是形容天動地不動。古人從哲學角度上理解地的一個本質,而不是在形容天和地的形狀。這個古代的注釋還有一句話的含義是說,天那么遠、那么大,一眼望不到邊,我們怎么能看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呢?
劉剛在古籍中也找到了一些支持自己觀點的證據。早在漢代,張衡就提出了渾天說。他認為天地是一個球形,地球位于中間,就像雞蛋的蛋白包裹著蛋黃,張衡還把這個球形的地球分成了365又1/4度,而地球的南北兩端分別叫作南極和北極。由此看來,早在漢代,中國人就有了地球是一個球體的觀念。
今天,通過大地測量,我們可以精確地描繪出地球的地表狀況。而在古代,中國人也曾進行過多次大規模的大地測量活動。公元724年,著名的天文學家一行和南宮說就在河南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子午線弧度測量。
據此,劉剛認為,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古代的中國人都認識到了地球是一個球體,而大地是彎曲的。到了晉代學者裴秀制定的制圖六體中,有一項叫作迂直。劉剛認為,它指的就是將大地球面轉化為平面的概念。后面有一句話的含義就是說,如果制圖六體用得恰當,所繪的地圖能夠反應出大地彎曲的情況。
劉剛和大多數學者都堅持自己的觀點,一時間互不相讓。對“天圓地方”的認識,反映的是中國古代科學家的地理觀念,即使中國古代已經具備了這樣的理論水平,要想繪制出像《天下全輿總圖》這樣的地圖,還需要一種特別的繪圖技術手段,這就是地圖投影術。
劉鋼通過研究認為,裴秀的制圖六體里就包含了投影制圖的方法。在制圖六體中,后三項分別是準望、方邪和迂直。這其中,方邪這兩個字引起了劉剛的格外關注。
劉鋼說,《九章算術》中有一道提到關于邪田的題。仔細研究,邪田實際上指的是梯形。所以方、邪是指把方的形狀改成梯形的形狀。迂直就是直線和曲線之間進行轉換。仔細分析,實際上指的是一個梯形投影。
今天,關于對裴秀的制圖六體的解讀,學界始終沒有統一的定論,盡管如此,龔纓晏教授還是不贊同劉剛的看法,他認為,劉剛對投影概念的理解是錯誤的。
專家們說,投影必須有一個軸,看從哪個方向投過來的。比如一個桔子,從上面投下來跟橫軸投到紙上的圖形是不一樣的。制圖六體里面,沒有出現這個概念,所以不成立。它跟投影不一樣,是一個測量的方法,這是兩個概念。
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劉剛在中國古代地圖中尋找著用梯形投影法繪制的地圖。終于,一張繪制于清代的地圖進入了他的視野。
劉鋼說,這幅地圖的名稱是《坤輿圖》。繪圖年代是乾隆丁未,也就是1787年。從這幅圖中看到,它以北京為本初子午線。越往西,斜方就越來越斜。可以看出,越到旁邊時斜度越大,他是想在平面地圖中,反應出地表彎曲的實際地理現象。整個制圖六體里,都是在描述梯形投影法。特別是后面三種,高下、方邪、迂直,都是在解決梯形投影的問題。
自從《天下全輿總圖》出現在公眾視野以來,質疑和否定的聲音占了絕大多數。對這張地圖真假的爭論,至今仍在繼續。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擺在劉剛和學者們的面前,那就是,明代的中國人,對這個世界究竟有多少了解。
按照傳統的觀點,在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之前,我們的祖先是不太了解這個世界的。但是,在這張地圖里,劉剛發現了一個疑點,在《坤輿萬國全圖》的南美洲巴西部分,利瑪竇留下了這樣一段話:伯西兒,此古蘇木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巴西的古名叫作蘇木,利瑪竇寫道,伯西兒,即中國所謂蘇木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