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伐吳大計(2/2)
東吳降卒,為后續和談增加砝碼。
大家均無異議,先后在表章和作戰計劃上簽字確認。
一份出師表放在了劉哲的御書案前。諸葛亮連夜進宮面見皇帝。劉哲這兩天還沉浸在做皇帝的愉悅中,劉哲并不太清楚蜀漢現在的處境,只知道他的前任劉備剛打了敗仗,損失了不少人馬。這有什么大不了的,勝敗兵家之常事嘛,敗了再打過就是,何況己方還有諸葛大神在,何愁一勝不可得?實在不行還可議和嘛。
這個沒心沒肺的家伙吃的飽,睡得香。
劉哲翻看了一遍四大臣聯名的出師表,大體不過是歷數東吳孫氏背信棄義,奪我城池,侵我疆土,血債累累,懇請陛下順天應人,早發天兵討伐孫吳云云。這就叫師出有名,劉哲明白劉備老師所授的大耳有輪之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不難,可真要別人屈服還得靠武力,劉哲又仔細閱覽了作戰計劃,這才是貨真價實的東西。
二次伐吳之戰反擊范圍限在進入吳境三百里以內,最低目標取秭歸,最終目標攻下宜都。劉哲奇怪,伐吳的終極目標竟不是復奪荊州?
四位重臣一致同意的計劃,劉哲當然不敢否定,只是隱隱感到不安,難道我蜀漢連奪取荊州的實力也沒有嗎?抑或是擔心北魏插手?劉哲當然還沒有傻到當面向丞相提出心中疑惑的地步,畢竟自己現在的身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不能在臣下面前表現出圣天子的低級無知。
劉哲盤算著這份作戰計劃,眼睛開始在地圖上巡梭宜都的位置,可笑他地理不精,找了半天也未能在標記的密密麻麻的行軍圖上找出宜都的所在。
近臣以為皇帝久病,老眼昏花,忙近前指道:“陛下,宜都在這。”
劉哲大囧,白了他一眼,老子能不知道嗎!多嘴。
“換大圖來!”劉哲喝道。
一張擴大了幾倍的行軍地圖掛在了寢宮的墻上。劉哲看清楚了,秭歸、宜都,劉哲盯著地圖看,心里盤算著,劉哲算不上大智慧,可起碼是中智以上。他邊看邊費心琢磨,良久,還真讓他看出了一些門道來:地圖上從西到東,cd永安、秭歸、宜都,如果把這幾個點連成一條線的話,那么,那就像一只抓向荊州的大手,形勢有利時,從宜都翹腳可及荊州,形勢不利,據宜都可守蜀中,退一步說,宜都即便有事,從秭歸、永安乃至cd都可源源不斷地向它增援,真是進可攻,退可守。
劉哲看明白了這點,有意賣弄一下,道:“宜都正當宜道,位置重要,我蜀漢如能占而有之,一戰拓土三百里不說,日后若把他營建成一個堅固的堡壘,就像插向東吳的一把尖刀,荊州便成了我囊中之物,隨時可下,如此可讓東吳君臣時時提心吊膽,寢食難安。朕擔保宜都一下,東吳必然向我國求和。到時應與不應主動權完全在我,哈哈……”
劉哲一番高論道出,又有些不安的看著諸葛亮,像一個等待老師批閱試卷的學生。
諸葛亮真誠的道:“陛下所言極是,臣等皆以為此次伐吳,意在以攻代守,震懾江東君臣。”
得到諸葛丞相的贊同,劉哲很開心,返回御案前,大筆一揮,批了一個“可”。近臣捧過玉印,劉哲又在表上押了印,計劃正式通過了。
諸葛亮道:“老臣還有一計,請陛下斟酌。”
劉哲道:“是何計策,為何不在表章中寫明?”
諸葛亮湊近劉哲耳邊低語幾句,劉哲幾乎要手舞足蹈了,連道:“妙計,妙計!”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