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第一更 爭辯(2/3)
以趁機攻擊,必然事半功倍。”
張浚卻根本不聽,只是盯著蕭山,冷笑數聲:“這分明是害怕和敵人交戰的退避之策!什么從長計議,根本就是畏敵投降!”
蕭山被張浚連番斥責,心中也漸漸有氣,說出的話口氣便不免加重了幾分:“張相公要拿著我軍去白白送死,這才是為完顏亮南侵掃平障礙!”
張浚呵的笑了一聲,將蕭山上下打量數眼,道:“我聽說蕭將軍以前不姓蕭,姓秦,是秦老賊的兒子!后來秦賊事發,才忙不迭的改了姓,真是無恥之極,有其父必有其子。當年秦賊說什么議和蓄積國力,弄得天下民不聊生,現在秦將軍又說什么誘敵深入,是要將建康和陛下,送到完顏亮手中才甘心吧!”
蕭山被張浚一句話刺痛心窩,不由的怒喝道:“你胡說什么!陛下在此,當年的是非曲直,自由官家評判!”
張浚反唇相譏:“不就是仗著早年托了秦賊的關系在王府當侍讀,才青云直上么?襄陽一戰皆是因為劉錡相公經營多時,你鉆了空子占了便宜,才僥幸獲勝,還以為自己很了不起了嗎?別說是你,就是岳飛在此,也當聽我部署!”
蕭山一時不忿,沖上前去就像把張浚抓住揍一頓,張浚冷笑:“來人!此處是樞密院商議軍事,豈容武官亂政?給我拿下!”
一旁的侍衛面面相覷,不知道是不是該上前把蕭山叉出去。趙瑗本來一直在聽兩人爭辯,此刻見爭辯竟然便成了吵架,即將要演化成為斗毆,終于忍不住開口:“都閉嘴!吵來吵去成什么樣子?商議國事豈容流氓地痞街頭斗毆一般?”
蕭山強壓住心中怒氣,對著趙瑗躬身道:“臣知錯了,請陛下恕罪。”
趙瑗對張浚溫言道:“張相公,出兵洪澤一事,還需慢慢商議。”他知道張浚脾氣火爆,也不希望兩人就此弄僵,希望能夠私下里慢慢回轉,豈料張浚將頭上的官帽摘下,放在案上,決然道:“臣不能同秦賊之子同朝議事!秦賊禍國,其子卻因為陛下包庇縱容,目無尊長。若秦賊余黨不去,臣寧愿辭官歸田!”
趙瑗萬萬想不到張浚居然會說出這種話來,他因為銳意北伐收復故土,一上臺便啟用張浚,民間呼聲高漲,豈能夠讓他在這個時候離去而動搖士氣?
趙瑗忙朝著蕭山使了個眼色,道:“蕭卿,你先下去!”
蕭山朝著張浚行了個禮:“張相公,末將一片肺腑之言,還望相公三思。”說畢,便退出殿外。
張浚這才怒意稍息,對趙瑗道:“陛下,此人仗著陛下寵愛,便阻撓抗金之事,實在是和秦檜一丘之貉,當遠離小人。”
趙瑗道:“蕭山的事情以后再說,剛剛張相公的提議朕也知道了,容朕衡量片刻。張相公是國之棟梁,此時金兵南下氣勢洶洶,當不可再輕易言去。”
張浚見趙瑗并不答應自己的要求,他也不太清楚趙瑗的脾氣,不知道是不是像趙構那樣沒什么主見容易被人擺弄,心中很擔心他被蕭山蠱惑了,但也不好在趙瑗明顯說了自己要考慮之后還賴著不走,便朝趙瑗行了個禮,轉身離去了。
其余的諸人見到還沒開戰這里就先吵上了,皇帝看起來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偏向,便也跟著離去了,史浩走在最后,趙瑗等眾人都出去后,便叫住史浩,道:“史師傅請留步。”
史浩便留了下來,對趙瑗道:“陛下不必過于擔憂,張相公也是一心為國,只是和蕭將軍意見有偏差而已,并無根本分歧。”
趙瑗點了點頭,道:“蕭山不是個能夠受氣的,張浚脾氣又大,這事情朕不是很好出面去勸說張浚,免得讓他認為朕包庇縱容王府舊臣,寒了他的心。史卿你辦事老成,去勸勸張相公,朕也覺得冒然出兵洪澤不是很妥當。”
史浩答了聲是后,便出了殿,他卻沒有先去張浚的都督府,卻先去蕭山處,安撫了蕭山一通,又道:“張相公一直以來力主抗金民間呼聲甚高,陛下新近登基便有完顏亮大肆南侵,若是此刻君臣因為一些事情起了間隙恐怕不太好,蕭將軍你盡量容忍吧。”
蕭山自然明白期間的道理,點頭答應了后,史浩便朝著張浚處走去。
張浚之處已經聚集了一堆他往昔的舊友,多是些抗戰激進派的官員,都分分叫嚷打過長江去,活捉完顏亮,一舉收復燕云。張浚見史浩來了,頗為訝異,問道:“史相公來此有何貴干?”
史浩笑嘻嘻的道:“下官是過來探望都督,金兵來勢洶洶,恐怕難以對付。”
張浚挑眉道:“我曾經聽說,在臨安的時候,史大人就曾有此言論,說什么金兵可怕,我大宋不堪一擊,當拱手稱臣方為上策,是也不是?陛下欲親征,史打人還搬出太上皇力圖阻撓抗金大業,不知來此有甚好探望的!”
史浩討了個沒趣,心中有些郁悶,但還是記得趙瑗的交代,依舊笑道:“都督此言詫異,只是今日出兵洪澤之事,還當從長計議。”
張浚便拉下臉來,怒道:“秦賊在時,你不知節操為何物,與他同朝為官,現在還有臉來商議抗金之事?”
史浩脾氣再好,也不禁有些生氣,道:“張都督一把年紀了,脾氣和當年也是一樣啊!不知道當年富平之戰,張都督是不是也這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