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班長來漢(1/2)
7月21日,發白的太陽灸烤著大地,讓人睜不開眼睛。武漢中心氣象臺已連續三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
“叮”。
午飯后躺在床上漸入夢鄉,微信聲將人擾醒,甚是惱火。
“文書,忙不忙啊?”那頭是當年剛進老兵班時的班長。
“不忙。”我慢條斯理地回答著。
“還在抗洪嗎?”
“沒有。”
“你哪離武漢遠不遠?”
“不遠。”
“我現在武漢學習。”
“啊?”我騰床而起,一個仰臥起坐睡意全無,“是不是真的,老班長?”
“發個位置給你。”
“那好,我下午去找你,晚上請你吃飯。”班長來漢的興奮勁讓我迅速做出了決定。
班長姓唐,大家都叫他“唐老鴨”,廣西人,兵齡比我早四年,我當然不能叫他外號,我們新同志都尊稱他為“老班長”。
老班長中等身材,窮苦出身。90年代初入伍后,憑借自己過硬的軍事素質,在連隊當上了響當當的一排排頭班班長――一班長,能當上一班長,那是一種能力的象征,新兵訓練結束能被分到一班那也是一種榮譽。我下老兵排時,已是4月份了,老班長去年提干沒提成,現在心里憋著一股勁兒,一定要把軍校考上去,這也是他在部隊改變命運的最后一次機會了。白天他帶我們訓練,晚上就一個人扎進小包房啃書苦讀,從農村入伍吃苦對他來說不算什么,要的是“付出總該有收獲”這個人生定理能夠成立。他平時很少講話,給人一種不言自威的感覺,有時候就是這樣,人的威信威望不是說出來的,做得好自然受人敬重愛戴。副班長王嶺也是他帶的兵,班里的日常管理、副業地種養等工作都壓在了他的身上。
晚上,約上了與我同年入伍的曉濤、豆兄弟,把飯店訂在了離武漢大學學生公寓不遠的地方。
“到哪了?”曉濤在催了,并發了位置共享給我。
“快到了,堵在了卓刀路。”我也很心急,進了武漢沒辦法,那個路啊,鬧心。
曉濤和小豆,雖是同鄉,也一起入伍,但他們家里提前有運作,都在武漢附近服役。同是參軍,信息靈的就分在了他們自認為相對較好的單位,我也是從廣西交流到這以后才認識他們的。同一批入伍的,很多人不知道這里還有一批老鄉。倆人對比很鮮明,文濤聰明、小豆憨厚,一個精瘦,一個粗壯,一個小臉白,一個臉黢黑,一個靠腦袋吃飯,一個靠體力奔波,一個給領導當司機,一個早早脫了軍裝,現都在地方混得不錯,都在漢成了家,落了戶,有了自己的事業。
“老班長,你到了嗎?我已經到了飯店樓地下。”
“到了,到了,我已經在267包間了。你的朋友也在這里。”班長說話還是一副南方口音。聽到他的口音,我就想到了一個女兵話務員和部長的故事。
一剛上任后勤部長是南方人,說話口音較重,一次,打電話給總機班:“請幫我接一下汽車營。”
電話那頭是清脆的女兵聲音:“您好,102號話務員,請問您是……”
“我部長。”
“請問您是……”
“我部長。”
“請問您到底是哪一位?”
“我部長。告訴你我是部長”部長畢竟是領導,講得也不耐煩了,加重了語氣。
“你不講,我也不講。”話務員也急了,她哪知道對方是部隊首長。
這個笑話,很快就傳開了。同級別的領導再見那位部長,都會戲稱一句“我不講(部長)”。
“老班長,福了,我們多少年沒見了?”我激動得上前擁抱了他。
“你身材還那么標準,11年,11年沒見了。”他用手重重地拍了拍我的肩膀。
“來吧,都到齊了,上座,上座,邊吃邊聊。”曉濤熱情地招呼著大家。
“來,老班長,這個位子非你莫屬。”我指著一把唯一有扶手的大交椅說到。
“來,文書,你坐這里。我們先搞三杯。”老班長的豪氣勁兒有點上來了。
“等一下,不能照相。”豆兄弟剛一舉手機,就被班長攔了下來。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人敬一杯,一圈下來小二兩就下肚了。
“來,老班長,我再敬您一杯。”我也不善言辭,就只知道敬酒。
“文書,這個不行,換杯子,用分酒器,倒滿。小豆,用我的手機,現在可以照相了。”老班長的架勢上來了,開始“指揮部隊”了。
一杯酒,一飲而進。沒想到四五十歲的人了,還是當年那股子勁兒。他熟練地把照片分享到了“鋼刀四連”微信群。群里馬上就有人回應了:老鴨,什么時候跑湖北去了?班長把嘴湊到手機上回了語音:我現在文書這里啊,這小子現在干得不錯。
“老班長,你是郭哥的班長,就是我的班長,班長你遠道而來,我和小豆盡個地主之宜,敬您一個。”曉濤能說不能喝,喝大杯的任務自然落在了小豆身上。
“不行,大杯不喝了,等一下醉了。”班長應付著、拒絕著。
“我班長,經歷是很坎坷的,第四年戰士提干,因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