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又是十年(1/2)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隨}{夢}小說 щww{ktxnews][.com}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濁”
郎朗的讀書聲從學院當中傳出,如今的大宋學院已經不僅僅是處于一地一城,也不僅僅是作為教育掃盲的組成部分。
而是徹底的成為了一個所有年輕人心目當中向往的目標,就算大宋學院幾乎已經開遍了整個大宋周遭,也不能阻攔這種熱情。
相比之下,昔日里高高在上的那些各種儒家學院就幾乎被打落了塵埃。
倒不是說他們就沒有受眾了,哪怕十年當中戶部改革,科舉也隨之變化,但是儒家的學問依舊是管理朝堂的重要支柱。
而且由于歷年的科舉考試,儒家學問的重要性比之前影響更加深遠了起來。
只是學宮那面卻怎么也高興不起來。
本來嘛,各色學院當中教授的便是一家之言,其余的學說不過是補充,開闊視野,等于是獨享的生意。
如今為了迎合朝廷,百家學說盡出,儒法道墨,公輸醫農兵,各家盡皆恢復了往昔的昌盛。
大宋的朝堂改革在五年的陣痛后迎來了和過去王朝截然不同的景象,各家學說皆有自己的用武之地,而非在野哀嚎,指手畫腳。
各色的理念碰撞,也將這個時代推上了,儒家作為最受沖擊,也是最多學說攻訐的對象不但內部在進行大換血,更是在不斷的適應新時代當中自己的位置。
還好到底學宮底蘊深厚,加上本來就隸屬于儒家的各色人等出手,終于還是讓儒家保持了一超的地位。
可是背后數強追趕,尤其是墨,農,兵,法更是緊緊跟隨,讓他不得有一絲空閑的心思。
反倒是讓大宋的朝堂和學界越發的平穩。
清晨學道,中午品儒,夜幕讀法,三家學說交替,這便是如今的大宋學子們的日常。
另外還有想要學習其他學科可以自己憑著興趣學習,但是如果只是想參加最正統的科舉考核,那么就學這三家學問就可以了。
如今科舉改革之后,主體不變,卻更多了許多分支,一樣可以邁入朝堂,甚至也可以進入中樞,卻比那正統之道更難。
也正是因此這才讓這些分支科舉的含金量得到了認可,完全不弱于真正的高中金榜之輩。
十年的耕耘終于讓各個階層之人都有了向上的通道,可以說大宋朝廷對于教育和科舉的改革總算是完成了第一階段的任務。
朝堂勢力再次分別劃分,工部由醫,墨,公輸三家分別把持,吏部和禮部自有儒法道三家爭執,刑部也是法家視為必得的地盤,兵部如今成了墨家和兵家爭奪之所,戶部則成了商家和公輸家對抗拉鋸的地方。
就連如今那些勞苦功高的閣老們也不得不受到了百家學說的影響,尤其是十年間以突飛猛進之勢,邁入內閣的法家中興之祖,馮泱馮大學士。
從不掩飾他對于法家學說的偏愛。
自從當代人皇陛下閉關,近三年的朝堂便是由內閣把控,倒也沒有出什么大事。
尤其是在農家不斷發展了糧食畜牧的種植馴養之法后,大宋十年人口暴漲也沒有出現糧食不足的事情。
反而因為良種不斷的孕育,又從海外尋找各色的食用植物,動物,將貧瘠的土地也利用了起來,整個大宋的農業發展可謂迅速無比。
許多地方甚至已經開始有了集體農業的雛形,牲畜的集中養殖更是讓每家每戶兩三天皆能吃上一口肉食。
這種宛如天堂般的生活,不說那些看著大宋變化的中年,老年人,就連新一代們也能夠感覺到時代的變化,更是對于未來有著充足的信心。
上一個十年解決了肚子的問題,這個十年便已經解決了知禮節的問題,那么下一個十年呢?
所有人都期待著大宋朝廷的改變,要知道這位人皇陛下繼位也不過二十年,還算是在盛年當中,而更多的高層則知道這位人皇還兼任著后土的職責,長久的把持大宋皇位已經是不可忽略的事實了。
更加讓許多人奇怪的是,本來趙無憂的許多暗中動作此時也停了下來,按部就班的發展勢力,就好像一點都不急切一般。
要知道已經擁有了人皇后土兩個尊位,下一步是什么明眼人都看得出來。
可是大宋和天庭兩方的緘默,就好像達成了什么協議一般,讓不少欲要趁機取得好處的勢力感到納悶。
不過不管多少勢力為此頭大,作為大宋王朝的發展并沒有停下腳步,開拓新占據的草原,發展海外貿易,甚至遠達了另外一塊蠻荒的大陸,都是大宋一直在做的。
把持著土地的豪門士紳們也終于抬起了腦袋,不再看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而是看向了更多是機會。
以至于將金山寺滅掉后,南方的士紳們幾乎沒有多抵抗就順應了朝廷的詔令,把大部分的田地都收歸了國有。
有一便有二,如今全天下的良田都是大宋所有,農民的賦稅更是低到了史上最末,朝廷上取消農稅的呼聲亦是不絕于耳。
只不過在如今商家學說的努力下,工業的發展還不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