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功成,歸途(1/2)
?幾天后,大西洋上駛往美國的一艘客輪上。劉邦國靜靜的站在船頭,眺望著藍天碧海。他似乎很喜歡像這種站在船頭上的感覺,只要有時間,他都會習慣性的來站一站。靜靜的看看大海,以清醒的大腦想一想心中的事情。
時間的齒輪已經轉到了1905年的五月三日,劉邦國也結束了各國的旅行,登上了回美國的客輪。歐洲諸事已畢,他自然沒有再繼續待下去的想法。
“你怎么又跑到這里來了,天天站在這里不怕曬黑么?”歐陽芷晴溫柔似水的聲音在他背后輕輕響起,驚醒了正在思索的劉邦國。
輕輕一笑,劉邦國慢慢轉身凝望著眼前的這個女孩,好像不管心中多么的煩悶,只要看到她,心中便是一片寧靜。
“我倒要在這里看一看,前面到底有什么樣的風景把你迷得拋下我,天天獨自一個人站在這里!”歐陽芷晴有些不滿的白劉邦國一眼說道,紅潤的嘴巴也微微的翹了起來。
聽到她不滿的怨言,劉邦國不禁啞然失笑。搖了搖頭沒有說話,只是輕輕牽過她的小手,將她朝自己拉了過來。攬著她纖細的腰肢,扶著欄桿站在船頭的小平臺上說道:“你不覺得站在這里,看著遼闊的大海,享受著海風拂面的感覺很好么?是不是有種心情激昂,胸懷天下,舍我其誰的感覺?”(沒試過的童靴,有機會一定要去感受一下)
“你知道么?你身上最能吸引我的地方就是這種氣質。”感受了一會這種溫馨的氣氛,歐陽芷晴轉過身來,背靠著欄桿看著劉邦國的眼睛說道。
“還有,你德國的事情處理的怎么樣了?”不等劉邦國說什么,她就輕聲問道。
“德國···”
在德國,劉邦國跟施里芬談了將近一下午,所有的條件已經擺明,一向雷厲風行的施里芬也猶豫了。這件事情所牽扯的方面太多,就算強勢如他,也不敢輕易地決斷,而是讓劉邦國先回去等待他的消息。
這一等,卻讓劉邦國整整等了四天多的時間。也由此可見,此事在威廉二世強勢領導下的德國高層,也是分歧很大。而事實也是如此,自施里芬將此事反映給德國高層之后,包括威廉二世在內的所有人都很重視此事,有鑒于英國給德國帶來的軍事壓力,于是合作成為了基調。
但是在談到具體的合作方式的時侯,幾人的意見方面卻產生了很大的分歧。第一個問題就是德國在遠東的利益,如果合作,那么劉邦國一旦成長起來必然會對德國在中國甚至亞洲的利益產生沖擊。第二個問題就是是否支持劉邦國在中國建立勢力。如果支持,德國跟劉邦國結為盟友,他將會為德國抵御很大一部分的壓力,特別是來自俄國和遠東英國勢力方面的壓力。當然,這個問題暫時還不必太深入的考慮,畢竟劉邦國現在還沒有達到那個標準!
然而,這些東西都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重要的卻是技術輸出方面,是否為劉邦國輸送三漲論及技術和建造軍艦成為了矛盾的焦點。如果輸出了這些,那么將會是對劉邦國實質性的資助,這個險,他們不敢冒。
對此小毛奇反對意見最大。這對于這個處處謹小慎微的人來說,不管做出任何一個哪怕再小的決定,他都會思慮再三,擔心自己是不是太過輕率,更何況是這種關乎一國走向的事情。
但是伯恩哈德·馮·比洛(BernhardHeiichKarlMartinvBülo又譯皮洛夫,時任德國總理)對此卻是極為支持,這位極為推崇對外擴張主義的德國政治家,曾于1900年至1909年間任德意志帝國總理。他未能抑制德國軍事集團的形成,被認為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部分原因(至于他是故意縱容還是其他就不得而知了)。
170-71年普法戰爭期間,他服役于德軍;之后在位于各個歐洲國家首都的德國領事館任職;1900-09年,被德皇威廉二世任命為帝國第四任總理。他的外交政策,尤其是1905年公然挑戰和法國的摩洛哥危機及190年支持奧地利帝國吞并波斯尼亞及黑塞哥維那的行為,令德國更加孤立。
這種經歷讓他對能加強德國軍事力量的事情趨之若鷺。曾有名言揭示20世紀初德國的對外擴張政策:“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正是有他和施里芬的極力支持,才壓下了小毛奇的反對意見,讓威廉二世最終同意了這份計劃。事實上威廉二世對于這件事也是傾向于同意的,這個有些自大的大胡子皇帝自從看到劉邦國帶來的無畏號數據資料后,還有能與之對抗的國王級戰艦設計圖的時候,在他的內心里已經有些意動了。
只是還沒到他發言的時間,所以他也只能在高位上聽著自己這幾位臣子的扯皮。看到小毛奇等人的反對被施里芬和皮洛夫壓下,就迫不及待的開口答應了這件事。
施利芬曾說過,統帥不是任命的,而是天生的!——這句大話是施利芬針對自己說的。小毛奇一直覺得自己生來就不是當統帥的料,他像決定166年時的奧地利命運的總司令路德維希·馮·貝內德克一樣,對自己的任命顧慮重重。在皇帝面前他恭順得像一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