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陛下出京(1/2)
出了京的弘治帝像個孩子,看什么都稀奇。秦纮和謝鐸在他身旁解釋,讓他大開眼界。
文人們在這個春節過得十分‘刺激’。開年沒多久,秦纮、謝鐸、劉大夏、馬文升四位身居要職的老臣辭官。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四位也是70多歲的老人了。他們可經不起太子一次又一次的刺激。
四人也知道太子的脾氣,也沒有以辭官威脅。只是覺得,現在大明沒了韃靼威脅,眼看走向強盛,已經不需要他們的保駕護航。年輕的太子,需要年輕的臣子輔佐。
弘治帝同意了,但朱壽留下了馬文升和劉大夏。理由是暫時找不到人接替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的位置。這兩位能文能武,對朝廷各方勢力極為熟悉。能在今后對抗西方勢力入侵給予指導。
弘治帝離開的當天一早,把秦纮和謝鐸叫出了家門。兩人收到的旨意,是協同中書舍人到云南孟艮府出使。沿途查訪土司叛亂的真實經過。
而兩人在蒸汽船上晃悠,看到偷跑出船艙的福泰公主,才知道帝后一同出了京。
“……”有不安于室的太子在前,謝鐸很快接受現實。
弘治帝出生至今三十四年,從未出過京師外城門,和太子一比,絕對是仁君的典范。
謝鐸聽都察院的官員私下說,什么時候太子登基,他們會十二時辰輪流駐守京師九門,防止太子溜走。如果都察院知道帝后離京,恐怕要把計劃提前。
當官員們因為翠生玉的事情多次請求面見弘治帝,等了幾天不見弘治帝召見,團團圍住了北鎮撫司。把錦衣衛指揮使牟斌堵在里面。
“父皇正在休假。諸位大人有事可以找本宮。”最后還是朱壽出面解救了牟指揮使。
御史林世遠首先開炮:“殿下一定聽說了民間的流言。敢問殿下此事可是真的?”
朱壽抬起下巴睨了眼林世遠:“林御史彈劾需要證據。可曾找到證據證明流言屬實?如果沒有,請慎言。風聞奏事的弊端本宮兩年前就說得很清楚。林御史如果不清楚,可以翻閱往年的報紙。”
“林御史是陜西布政司許大人的得力助手,對兵法了解頗深。又和武定侯郭良私交莫逆。本宮猜測林御史給武定侯出過某些主意。比如云南……”
“殿下,這是污蔑!下官對大明忠心耿耿,日月可鑒。”林世遠急得跳腳。
朱壽點頭認同:“東廠沒有查出確鑿的證據,所以本宮從沒有對人言此事。御史大人既然知道污蔑別人不好,沒有拿到證據請不要污蔑本宮。本宮脾氣可沒御史大人好。”
林世遠氣得臉紅脖子粗。
“殿下,陛下在何處休養?”左都御史戴珊安撫了林世遠幾句,把話題扯了回來。
朱壽雙手一攤:“本宮哪里管得了父皇去哪。”
戴珊也不生氣,拱手問牟斌,“牟大人為何不跟著陛下?”
他也是年逾七十的老臣。之所以沒有辭官,不是因為眷念權位,而是想找一位接任者,極難。
御史沒點脾氣,如何能保持錚錚鐵骨?脾氣不好,還不得天天和太子吵架。戴珊原來的脾氣很爆,幾年下來被朱壽磨得沒了脾氣。
“陛下命下官保護太子。”牟斌回道。
戴珊緊皺眉頭,一手在后背,一手摸胡子,半晌后問,“陛下可是出京了?”
牟斌低頭。
戴珊了然:“既然陛下出京休養,殿下要擔起重任。老臣問殿下,云南真有翠生玉?”
“翠生玉確實有。回頭本宮讓人送一件到戴大人府上。”朱壽爽快利索地承認,“本宮有一雙慧眼,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比如大寧、河套、東北、蝦夷。翠生玉埋在地下萬萬年,當地人怎么沒發現呢?”
“殿下把翠生玉和大寧城相提并論?”一位濃眉大眼的中年官員突然插話。
此人韓文,新任戶部尚書。秦纮辭官時大力舉薦,說是能力不錯。
朱壽微微一頓:“它值。”
韓文恨鐵不成鋼地瞅著朱壽,長嘆,“殿下的聲譽比大寧城更貴重。翠生玉不值得!”
“相信本宮,它值得。只要有銀子和地位,想要洗白聲譽只是時間問題。”朱壽言辭懇切。韓文腦子轉的挺快,希望名副其實。今年的旱情涉及區域廣,但愿他能處理好。
聽朱壽這么說,大家秒懂流言的來源。也難怪東廠錦衣衛大力阻止,反而越演越烈。
圍在北鎮撫司的官員陸陸續續離開。他們紛紛吐槽:太子的行事風格,一如既往的粗暴。至于弘治帝出京的這等大事,好像根本沒讓他們驚慌。估計大家早就預料到,陛下會學著太子偷溜。大明官員的承受能力,被朱壽一次次的打磨出來了。
等人都走了差不多,戴珊摸著胡子提醒,“殿下別忘了送一塊翠生玉讓老臣開開眼界。不過,光老臣一人獨享心下難安。如果殿下手頭寬裕,大小九卿那送個遍吧。”
“本宮手頭……很寬裕。戴大人可以和同僚賽個詩、賞個花、一起研究研究翠生玉。”朱壽從衣袖里取出一張面額100兩的塑料幣。
戴珊很自然地收下‘賄賂’,作輯行禮后離開。
或許是上輩子窮得慌,朱壽喜歡在衣袖里揣上厚厚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