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不征之國(1/2)
自從明廷重置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云南孟艮府成了西南邊陲的風暴中心。明廷的重心一直在北方,如今韃靼被打的七零八落,又被朱壽攪成米糊。北方安定了,安南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李公還沒解決安南嗎?”朱壽不滿地問。
雖然東寧伯焦俊剛從馬六甲回來,但身為和大明富貴與共的勛貴,比文武官員更操心皇帝和太子的家事。太子身邊突然多出了兩位女子,甭管相貌如何,是女的就能引起關注。
焦俊還沒來得及拿出從馬六甲搞到的寶石打探消息,楊慎的話傳遍了整只船隊。兩位女子,竟然是給未來的太子妃找的女護衛。
枕頭風的威力焦俊親眼所見。先帝對萬貴妃的百依百順,見過的人絕對忘不了。提及未來太子妃的親爹,焦俊使勁說好話,唯恐將來被穿小鞋。
焦俊憨厚地道:“西南地形復雜,又有各方勢力插手,李公剛到一年哪能那么快解決。況且我軍曾在交趾駐扎二十年,交趾的反叛從未停息。善謀的李公定不會為了短時的小利放棄長遠的利益。”
朱壽古怪地瞟了焦俊一眼。要不是知道李東陽很窮,他都要懷疑李東陽賄賂了焦俊。
哎,文官獨霸朝綱他擔心,武官太強他擔心,文武官員關系好他還是擔心。他還沒當皇帝疑心病就那么重,將來可咋辦呢?
皇帝真不好當,希望便宜老爹長命百歲。
“是因為‘不征之國’的祖訓吧。”朱壽語氣埋怨,“交趾人真以為本宮拿他們沒辦法嗎?”
焦俊臉色一變,忙說,“李公定會為殿下考慮。這次安南在馬六甲重金聘請海盜騷擾瓊州,指不定就是李公弄來的機會。還請殿下忍耐一二。”
在太子之前,大明處處用祖制說話,陛下是祖制最積極的維護者。太子強橫出世,破壞了無數的祖宗律法。陛下偏心,官員們持身不正,武力和話語又都比不過太子。在太子的淫威之下,朝堂上已經很少有人拿‘祖制’說話。
朝堂的官員不說話,安南使者先開了口。
今年太子不在京過臘八節,陛下著禮部準備了宮宴。上次臘八節宮宴,勛貴們被太子臊得慌。這次太子不在,大家可以熱鬧熱鬧。沒想到,安南使者在宮宴提了太祖‘不征之國’的祖訓。
太祖的《皇明祖訓》將日本、朝鮮、占城、安南等15個海外藩國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后繼者不得恣意征討。永樂帝討伐安南失敗,成了‘不聽祖訓會倒霉’的實例。此后的幾任皇帝防備北方,更沒膽子破壞祖訓。
大明出了一位‘類太祖’的太子,一切都不一樣了。
弘治帝冷著臉離場,早早結束了宮宴。
朝臣們瞪瞪安南使者,揣走了能拿的東西,敗興而歸。
宮宴的菜肴美酒,宮外真心吃不到。
蝦夷的海鮮,哈密的瓜、瓊州的水果、河套的牛羊肉、大寧的番茄等等,最好的先往宮里送。酒醋面局定期為宮里特別釀造各類酒、醬料。尚膳監的廚子會做各地美食,不出宮就能嘗遍天下美食。
唯一令朝臣不爽的是,宮里被太子整治的如鐵桶一般。專供宮里的東西,沒有陛下的賞賜根本拿不出來。有資格出席文華殿廷議的官員,時不時能從宮里拎走一些,可其余人伸長脖子也等不到皇帝的賞賜。太子喜歡往外頭跑,宮里的弘治帝卻不愛出門。
至于攻打安南違反祖訓?呵呵,西廠出海貿易就不違反祖訓了嗎?國庫空虛,和韃靼的幾場仗的軍費大部分是太子負擔的。北方缺糧,朝廷賑災的糧食出自海外占城。朝臣們哪有臉以違反祖訓彈劾太子。
陛下任命李東陽為交趾布政使。李東陽是太子未來的岳父,文武官員吃不準太子的打算,冷眼旁觀安南事態的發展。
雖然朱壽身在蝦夷,無線情報站盡責地把京師的消息一條不拉地傳到。
“馬六甲海峽的滿剌加國情況如何?弄來的金銀秘密送往密云鑄幣廠了嗎?”朱壽要操心的事很多,安南暫且往后排。
焦俊一一回稟。
相比安南,朱壽更在意滿剌加國。根據后世記載,就在這幾年,葡萄牙船隊會抵達滿剌加國。東西方即將碰撞。留給大明的準備時間不多了。
內閣、軍機處就不那么淡定!
南京水師遵令剿滅海盜,并把抓到的海盜押解入京。錦衣衛從海盜口中審問出緣由。朝臣們知道了海盜背后有安南人搞鬼。
文武官員各個義憤填膺。去你的‘不征之國’!安南把大明的臉面放在腳底踩,怎么還能忍。
尤其是大明文官,他們的脾氣不比武官好哪去。海盜不但擾亂了瓊州,還殺了知府!這筆賬他們必須和安南好好算算。
農學院用占城稻培養出高產水稻,江南遷移20萬百姓開發瓊州。當初瓊州高產水稻一年兩熟,平均每畝六石傳回京師,太醫院的保心丸脫銷。
瓊州府超越湖廣兩省,成了大明最大的產糧基地。朝臣們各個成了紅眼病。禮部弄沒了太子五十艘寶船,朝廷沒銀子賠給太子。在太子的忽悠下,朝廷把瓊州五十年的稅收免了,把瓊州沒人要的土地給了太子。
只要一想到太子手上擁有的糧食,朝臣們就要吃保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