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圣旨三連發(1/2)
為了收繳鹽稅,從元朝開始設置了專門管理鹽務的都轉運鹽使司。主官鹽運使從三品,足以說明朝廷對鹽務的重視。
如果說鹽稅是朝廷稅收的根本,那么糧食就是穩定王朝的基石。就連明朝的鹽政,也和糧食的供給不足密切相關。
大明把蒙古人重新趕回草原,接壤蒙古鐵騎的九邊重鎮軍需供給嚴重不足。為了發展九邊軍屯,太祖推行‘開中法’。
商人把糧食送到九邊換取鹽引,用鹽引從鹽場取鹽賣給百姓,從中賺取巨大的差價。逐漸地,為了運糧方便,商人在九邊開墾荒地種植糧食,從而促使九邊地區的糧食能自給自足。太祖的目的達到了。
然而鹽引中的巨大利益吸引了權貴。權貴們輕飄飄一句話,空手就可獲取鹽引。而種糧食的商人獲利越來越少。商人們為了維護自身利益,和鹽官們勾結在一起。
直到弘治朝葉淇變革鹽法,開中法土崩瓦解。開中法解體,可鹽業上的官商一體被保留了下來。
從鹽業上的官商,慢慢發展成為官員經商普及化。當官商成了時代的潮流,大家都在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努力。經濟作物取代了糧食,反而造成糧食的不足。因為缺糧,最終造成大明王朝的覆滅。
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如果太祖泉下有知,一定會后悔不已。
“本宮以為:解鈴還須系鈴人。元朝已經亡了,它所設立的鹽官制度也該取締。大明的鹽法始于糧食供應不足,那就該終止于充足的糧食。”朱壽手持話筒,站在弘治帝身旁回應朝廷、勛貴、皇親們的聲聲詰問。
文武百官們急得汗珠子如雨點一般直往下掉,大家的嗓門好似被塞住了一樣,一時間找不到反駁的語言。
尤其是一眾都轉運鹽使司的官員,太子把鹽官和元朝掛上鉤,他們不得不啞口。曾為了維護鹽政敢于在文華殿圍攻太子的鹽官馬祥、宗鉞等人癱坐在地。鹽官是一份油水極大的肥差。成為了鹽官,不管官員家世如何,一夜暴富是逃不了的。今后都將成為往事。
而每一位鹽官背后,一定會牽連到權貴。
勛貴武官們還好,他們做好了心理準備。太子厚待武官,他們這幫人沒少從河套、哈倫告魯、哈密等地獲取利益。損失鹽引的利益雖然會讓他們肉疼,但也到不了傷筋動骨的地步。況且太子好戰,對他們來說,用軍功換爵位才是正途。
皇親國戚可就傻眼了,情況遠比他們預想的更糟。
以齊泰為首的駙馬們各個臉色灰敗。沒有鹽引的利潤,府上的豪奢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在場的藩王,除了有大同經濟支撐的代王、獨家經營沼氣業務的遼王,其余人臉色難看。他們的財富來自土地,太子搶奪他們的土地,如果沒有鹽引,讓他們一大家子喝西北風嗎?
正在這時,陳寬打開了第二份圣旨。
在場所有人的心提到了嗓子口。難不成還有更加打擊他們的事情?
陳寬怕大家等急了,語速飛快地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加慶云侯周壽為太傅;瑞安侯王源、壽寧侯張鶴齡、長寧伯周彧俱為太保;進封建昌伯張延齡為建昌侯。欽此~”
太皇太后的娘家周家、皇太后娘家王家、皇后娘家張家全都得到了進封。這是安撫國戚呢。
這下連代王和遼王的臉色都變了。皇帝父子欺負藩王和駙馬們手上沒有實權是哇!
周壽、王源、張鶴齡等國戚下跪謝恩。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著內承運庫組建朱氏皇家商行。內宮八局、皇家錢莊、內行廠諸多作坊、棋盤街,以及西廠都將劃歸朱氏皇家商行名下。
朱氏皇家商行將把資產劃分為一萬份。各家王府得一百份,其下的郡王府等由各家王府自行分配。商行每年二月初二分配紅利。皇家商行招人,特許皇家玉牒上的宗室成員各自上奏自薦。”陳寬宣讀第三份圣旨。
朱壽計算過,明朝一共有八十三位親王,包括絕嗣和被廢除的。截止到便宜老爹這輩,只有20家王府,也就是分出2000份紅利,少收入五分之一的利潤。
為了避免藩往威脅皇位,給出的這點利潤非常值得。每家王府還有郡王府、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孩子生的越多分到手的利潤越少。王府內部將會為了錢財爭斗不休。藩王就沒精力搶皇位。
按照宗人府的規矩,宗室不得私自上奏,必須經過王府長吏。從朱俊杭的遭遇可以看出,藩王和同脈的族親并不和睦。帝王之術在于平衡,藩王一脈斗的越厲害皇帝越能安眠。
“老天啊,我沒聽錯吧?”
“內宮八局?獲得賣鹽許可的酒醋面局是內宮八局之一吧?”
“太子竟然舍得把西廠給出去?”
“西廠算什么,內行廠的每家作坊都是下金蛋的雞!光皇家布莊一家,就占領了大明一半的布匹買賣。”
朝臣們都是聰明人,大家都看出這份圣旨背后赤裸裸的陽謀。但財帛動人心,藩王們明知道是陽謀也愿意接下。藩王和駙馬們的心情好像做了回熱氣球,從地上飛上了天空。
大明除了皇家最富有的當屬蜀王府。可太子爺在短短幾年間累計的財富,遠超蜀王府百年積累。不可多得的是,太子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