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天火”(上)(1/2)
在路過一家書店的時候,喬治安娜看到警察正在忙進忙出,有不少人在門口圍觀。
德斯塔爾夫人在被流放前發布了一篇題為《論德國》的論文,討論了法國人對德國文學的態度為什么不正確,里面是這樣說的:
在德國,一個作家形成他自己的群眾;在法國群眾指揮著作家,因為法國比德國有更多具有很多具有思想修養的人,所以群眾的要求也更多,而德國作家則被高高得放在他的批判者之上,因此德國作家很少因受到批評而有所改進。
喬治安娜認為一個樂隊只能有一個指揮,雖然很多人都覺得沒有指揮,樂隊也會根據曲譜演奏,但身在樂隊之中的他不知道自己的樂器是否已經喧賓奪主。
喬治安娜不知道德斯塔爾夫人究竟算是法國人還是德國人,就像她那篇文章開頭所寫的,由于兩個民族在觀察方式和感覺方式的廣泛分歧,所以造成感情的混亂。
作為大銀行家雅克·內克爾的女兒,她是有資格出入宮廷的,大革命爆發后其父親名下的資產被凍結,此前他借給路易十六的兩百萬法郎也難以收回,僅憑斯塔爾夫人的稿酬和版稅收入恐怕難以應對奢華的宮廷生活,幸好內克爾有感于歐洲政局動蕩,已經將部分資產投往美國,這筆錢成為了她極為重要的經濟保障。
她很需要巴黎,巴黎卻不見得那么需要她,她在文章里提起了“法國人比德國人的過錯更多,還未了解主題就下判斷,德國人較為公平,廣博的知識使得德國人在觀察同一目標時有如此多種不同的看法,所以它會使得德國人的頭腦具有一種從普遍性中產生的容忍精神”。
“虔誠和頭腦輕浮是對立的,而后者是法國民族的缺點,也是他們的妙處”。
“萊茵河的永久疆界分開了兩個文化地區,它們和兩個國家一樣,是互不相干的”。
一個國家的撕裂是從上層開始的,為了支持自己的觀點,上層會找下層的人,拉幫結派最終導致更大的撕裂,這是“少數服從多數”的社會制度中必然會存在的弊病。只要自己這一派人多勢眾,少數的人就必須要服從,而少數派并不認為如此,中世紀那么多人支持地心說、地平說,只有少數人覺得那是錯的。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是對的,才有了冒險的大航海。
只要辯贏了,接受自己論調的人多了,自己的支持者就多了。話語權在這時就變得無比重要,至于事實是不是如辯論者說的那樣已經無關緊要,有時世界變得如此光怪陸離并非是世界怎么了,喬治安娜轉頭離開了那片“熱鬧”,來到了市政廳旁的布商會館。
法爾榮還帶著菲涅爾在進行實驗,不過他們沒有繼續之前復刻普魯士魔術師的幻術,而是在黑板上寫公式,看得她頭暈眼花。
和法爾榮溝通后她才知道菲涅爾在干什么,比如一個船槳,將它放在水里后它就變得是彎折的了,可是在遠處看,湖水不是透明的,像鏡子一樣倒映著人和船,而水面下的漿不見了。
菲涅爾在黑板上演算的就是光的反射和透射,原本法爾榮希望能顯像,可是他們多次實驗的結果是讓人“隱身”了。
法爾榮老了,年輕人的想法有點理解不了,喬治安娜回憶了一下,她雖然不像某些巫師純血主義者那么不了解麻瓜,卻也沒有了解得那么深入,她只是在阿不思的影響下看麻瓜報紙和教材而已,可能……菲涅爾在研究光波的偏振?
據喬治安娜自己了解,那是大學物理的課程。有可能德斯塔爾夫人所接觸的是她所以為的“頭腦輕浮”的法國人,卻不可以一概而論,很顯然那一屋子法蘭西院士被她全部無視了。
她不喜歡斯塔爾夫人并不全是因為波拿巴,奧德修斯在卡呂普索的島上過得那么愜意,依舊想著回家,不論在后來的路上遇到了多少艱辛。
如果說伊利亞特是關于戰爭與榮耀,那么奧德賽則是一部凡人的史詩。
大海上的水手們渴望看到燈塔,那會指引他們進入安全的港灣,而這也是菲涅爾制造透鏡的目的。那一幕對她來說那是一副很宏偉的畫面,可惜她不是畫家,無法讓它躍然紙上。
在遇到了暴風雨之后,遠征埃及的船隊離開了暴風圈,等云開霧散后他看到了滿天的繁星,如果她在船上的話會像一個神棍一樣觀察那些星星,盡管她并不是很相信占星術會預言未來。
“你們吃飯了嗎?”喬治安娜問法爾榮。
“他沒有吃。”法爾榮指著專心致志的菲涅爾說“年紀輕輕就這么不愛惜身體,等他活到了我這個歲數……”
“我們去給他弄點吃的怎么樣?”喬治安娜對法爾榮說“順便聊聊天。”
法爾榮愣了一下。
“當然。”他低著頭說,然后看著菲涅爾“我馬上就回來。”
“嗯。”菲涅爾魂不守舍得說。
緊接著喬治安娜和法爾榮離開了那個借來的辦公室。
“有個消息我要告訴你。”等重新走在陽光下后喬治安娜說“第一執政派人去漢堡了。”
“哦,我明白了。”法爾榮一邊走一邊思考著“漢堡處于普魯士的保護之下。”
“什么?”她驚訝得說“我聽說它并沒有進入巴塞爾條約,依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