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女神的密語(五十六)(1/3)
有許多曾經輝煌的國家和文明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衰落,甚至從此消失了。
比如希臘、羅馬、拜占庭帝國、巴比倫、埃及等等,克里奧佩特拉與凱撒的故事讓人耳熟能詳,但她卻是古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末代法老,她的死亡宣告埃及法老時代的結束,屋大維在她死后宣布埃及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而托勒密王朝王位繼承人們不久都遭到了殺害。
依靠別人終究還不如依靠自己,然而克里奧佩特拉所能做的已經是一個女人能做到的極限了,在埃及的象形符號里,男性的代表是節德柱,象征穩定和脊椎骨,西方文化里則用盾牌和長矛符號的瑪爾斯指代男性。
在面對戰爭帶來的混亂時,如果節德柱無法保持穩定,倒下了,那它撐起的天地也要跟著倒,如果托勒密十三世是個靠得住的柱子,何須他的王姐代替他統治埃及。
兵災不像水災、旱災,當平民聽說了大軍壓境,會帶著所有的財產逃跑,有時一逃就永遠不回來了,曾經繁華的城市變得十室九空,要過很多年后才能恢復過來。
但有時平民也不會跑,因為他們聽說來的是軍隊是將他們從以前的統治者手里解放出來的,這時他們不但不會跑,還會開城門夾道歡迎,那場面和感覺是對經歷了大戰的士兵來說是最好的安慰。
男人幾個不想當英雄呢?
在好萊塢的電影里總是講的美國人拯救世界,好像美國人打不贏外星人,全世界都要投降了,看電影的還接受了他們的那個設定,好像洋基就是頂天的阿特拉斯,他們扛不住了世界就要完了。
好名聲是美國二戰后得到的好處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并沒有像歐亞大陸斯上那么慘重,很多著名城市,如華沙、柏林已經淪為廢墟,就連倫敦也因為德國飛機的轟炸而遭到了嚴重破壞,數百萬人無家可歸。
不僅如此,戰爭對農業、交通都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雖然戰爭結束了,人民卻并沒有立刻過上和平美好的生活,饑荒在歐洲多地蔓延。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英法兩國通過自己的殖民地可以快速恢復經濟,實際上卻很緩慢,后來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在哈佛大學宣布“歐洲援助”計劃,如果只看表面美國當時真的幫了歐洲很大的忙,不僅結局了糧食短缺的局面,還恢復歐洲的經濟。
這個計劃后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美國撥款131.5億美元,贈款占了90%,貸款只有10%,感覺美國人好像全部成了慈善家。
當然不是,美國人是趁著這個機會占領歐洲市場,他們贈予西歐的錢,西歐又用它來買美國出口的商品,贈予的錢又回到了自己的口袋里,而賣出去的商品則占領了西歐的市場,達到了滲透和意識形態的擴張。
二戰期間很多科學家如愛因斯坦都跑到美國去了,西歐的人才在經歷了戰火后也在“感召”下去了美國,但美國的價值觀是重理工科,即那些能為美國制造飛機、導彈等等優先考慮引進,藝術、文學后面考慮。
這和**在集中營里干的事一模一樣,不過他們是來幫助歐洲復興的,這些人才讓美國本來在戰后處于優勢地位的工業、農業更加發達,西歐國家想要獲得美國的援助就要調整他們自己的政策,比如取消了國家之間的關稅壁壘,可以說馬歇爾計劃對促進歐盟一體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說以前歐洲人去新大陸是被逼無奈,現在去美利堅合眾國簡直是去朝圣,留在美國成了移民們的夢想,而“美國夢”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影響著全世界的。
北美不再是窮困的殖民地了,那里有繁華的都市、美麗的風景還有公平的機會,所有人只要肯努力就會獲取成功。
這話找維克托·克里昂為自己的女兒報仇的棺材鋪老板以前也信,他相信美國是法治社會,會給他女兒一個公道,事實呢?那幾個毀了他女兒的優等生帶著一點歉意的微笑,直接在法庭上走了。
那個棺材鋪老板讓他的女兒像美國人給她自由,像美國人一樣讀書、美國人一樣說話,但她本質上還是個保守的天主教女孩兒,實在沒有辦法和某些女孩一樣答應他們的要求。
是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肯罷休呢?是要女孩排著隊,吵著嚷著要“少爺”臨幸,他想干嘛就干嘛才對?
當女孩說不的時候就真的意味著不,或許他們的家長會說這是她們討價還價的手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加碼,只要加錢她們就會同意了。
然而也有家長會告訴自己的女兒,不能讓自己的家族蒙羞。不過一直順風順水的少爺們不接受不,她拼命抵抗了,為了保住自己的榮耀,然后她遭到了毆打,她的臉毀了,這些害她的人還不接受任何法律制裁。
女孩的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是個遵紀守法的人——遵守美國的法律,他也和那些美國正派居民一樣,覺得和黑手黨攪和在一起很可恥,如果不是有求于人,他甚至不會叫維克托·克里昂一聲教父。
有些人一定要到自己無計可施,又求救無門的時候才會想起那些他們鄙視的人,那個棺材店老板最終成了“教父”的“教子”,為教父干一些比如毀尸滅跡之類的事。
還有誰比棺材鋪老板出現在墓地更合情合理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