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紹熙府(1/2)
百度搜索:39小說網
路途遙遠,很快雪兒和秀娥都閉上了眼睛,然后又都靠在了李響的肩膀上,把李響的肩膀當成了頭靠。~隨~夢~小~說~щww~39txt~.com
李響搖頭苦笑,這馬車如此之顛簸,兩女卻是睡得香呢。從臨安到紹熙府,也就是后世的杭州到鹽都市,直線距離都達到了兩千公里左右,所以說沒有十天半月,根本就到不了,還是休息一下吧。
李響一邊閉目養神,一邊又調出了超級3打印機,既然都要回到前世的家鄉去做父母官了,怎么也得再了解一下,此時的榮德縣,還有紹熙府是什么情況吧?
還好超級3打印機里面的資料很是齊全,比李響前世的時候看的地方志還要齊全。
紹熙府也就是后來的鹽都市范圍,其治所在后世的鹽都市區,而榮德縣則是紹熙府治下的一個縣!和后來鹽都市因鹽設市一樣,紹熙府也是因鹽業的發達而設的。
超級3打印機的資料顯示,鹽都以盛產井鹽聞名,此地區的井鹽生產發端于東漢,聞名于唐宋,鼎盛于清末民初。近兩千年來,在城市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走過了因鹽設鎮、因鹽設縣到因鹽設市的道路。據華陽國志記載東漢章帝時期,在今富順、鄧關地區,開鑿成功一批鹽井。其中一口位于今富順縣城西南,以其出鹽最多收獲厚利,被名為“富世鹽井”。
南北朝時期,在今貢井地區又鑿成了以“大公井”為代表的一批鹽井。隨著鹽業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到北周武帝時,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并在大公井所在地置公井鎮。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在今四川榮州縣境東部建公井鎮,唐武德元年,公井由鎮升縣。為榮州治所。貞觀元年,為榮州屬縣。宋熙寧四年,公井縣廢并入榮德縣。
北宋初年,富義縣升富義監,隸屬潼川路榮州轄旭川、公井、應靈、威遠、資官五縣,榮州隸屬東川路。太平興國元年,避宋太宗趙義諱,富義監易名為富順監。治平元年,置富順縣,隸屬富順監。治平四年,旭川縣改名榮德縣。熙寧元年,富順縣廢存監四年,公井縣廢并入榮德縣。南宋紹定六年升榮州為紹熙府。端平三年紹熙府擇地僑遷徒治鴻鶴鎮,寶佑六年府廢。
李響明白,在古代鹽鐵專營,有時候鹽業稅收甚至占到地方政府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特別是在四川。如何發展一個小縣?還有父親所治的紹熙府?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繼續大力發展鹽業是肯定的,李響知道后世探明的榮州長山鹽礦,可以解決鹽業生產的問題,因為鹽礦不僅比鉆井更容易,而且長山鹽礦的鹽,儲量達到了近二百億噸,可以說夠整個大宋的老百姓吃上幾千年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李響繼續看資料,原來宋代鹽業生產技術包括煎制和曬制兩大類,其進步則集中表現在井鹽和海鹽的生產之中。在當時的四川,井鹽鉆井技術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在北宋慶歷年間,川人在繼承漢唐以來的大口徑淺井的某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發明了沖擊式鑿井法,鑿出了一種新型鹽井卓筒井,取得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卓筒井技術的出現,堪稱中國古代繼“四大發明”之后的第五大發明,為我國鉆井技術的發展樹起了一道豐碑,使鉆井技術跨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它的推廣和使用促進了宋代四川井鹽業生產的蓬勃發展。根據文獻記載,宋初川鹽年產810.66萬公斤,到卓筒井出現前夕因為減產而跌到400多萬公斤的低谷,然而在卓筒井出現之后的紹興二年1132年,井鹽年產量達到3000余萬公斤,比宋初增長了2.7倍,比卓筒井出現前夕增長6.5倍。
當然,民以食為天,李響覺得上任之后,除了發展鹽業之外,農業肯定也是要大力發展的。要解決農業問題就必須搞水利,還有榮德縣也有一條河,正好可以利用。
不過現在到了小縣城,那就是山高皇帝遠,李響覺得自己的超級3打印機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那后世的先進的農業工具,比如說打谷機之類的人力機械,也可以提前“被發明”出來了。而那些后世的耕作之法,同樣可以運用,甚至可以試一試農作物的雜交,提高產量了!
同樣的,在發展經濟方面,紹熙府和榮德縣,也是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的,比如天然氣、石灰石礦、煤礦等等!想想就令人興奮,李響無法入睡了,俗話不是說話,近鄉情更怯,李響暗暗地握了握拳,心想自己一定要發展屬于自己的力量,紹熙府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想到這些,李響又繼續深入了解起榮德縣、紹熙府的歷史來。
南宋后期,蒙古帝國,發動了對四川地區的戰爭,企圖在奪取四川之后,順長江而下,消滅南宋王朝,由于蒙古軍隊對四川人民的殘酷掠奪和屠殺,激起了四川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在李響的家鄉,在歷史上也曾發生過激烈的抗蒙戰斗,虎頭城抗蒙就是其中一個很有名的戰例。
四川軍民采取山城戰術,沿長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據險修筑城堡,以抵抗蒙古騎兵部隊的進攻?;㈩^城在富順縣大城鄉虎頭村東南400米的沱江之濱,拔地兀立,臨江而懸巖絕壁,靠上游的一端,巨石嶙峋,宛如雄距猛虎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