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縱論國事(1/2)
李響禁不住熱血的沸騰,張口就道:“要說那蒙古番子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在我看來,也就是一幫野蠻人!不過是仗著騎兵之勇,燒殺搶掠罷了!以我大宋的人力物力,不知道勝過那蒙古多少倍!然則我軍防御體系確實不錯,但這也只不過是給自己打造了一個烏龜殼,戰(zhàn)術指導思想就是消極防御,再硬的烏龜殼也終究有被人打破的那一天。”
李響說到這里,才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是不是有點多嘴了?也不知道眼前的老者,到底是什么人,就這樣妄論國事。一想到這里,他就停了下來。
理宗皇帝卻似乎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點頭,見李響不說了,理宗皇帝呵呵笑道:“怎么了,小哥繼續(xù)說下去,老夫聽了一半,如果沒有聽完的話,會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的。”
看了看周圍還有很多人圍觀呢,理宗皇帝也覺得在這個地方并不是說話的好地方,便笑道:“不如這樣,老夫讓人幫助這兩位可憐的女子安葬她們的親人,二位跟老夫一同去茶樓細說如何?”
李響看了看父親,見父親并沒有反對,便點頭道:“好吧,晚輩見老先生也是個胸懷大義之人,便交了您這個朋友!剛才我只是隨便說說罷了,老先生不要放在心上。”
理宗皇帝哈哈大笑道:“不錯,小哥也挺對老夫的眼,我們便做個忘年之交吧!走,到茶樓去喝上一杯香茶,再慢慢聊!”
那母女二人自然沒有意見,見老者留下一名侍衛(wèi)幫助她們,她們也只是感激,并沒有說什么,現(xiàn)在既然又有人收留了她們,還幫她們葬夫(父),還有什么可想的呢。
理宗皇帝心下高興,以往在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講真話,現(xiàn)在他倒是很想聽那小哥講講他對國事的看法。
到得茶樓之上,要了一個雅間,理宗皇帝和李康父子三人坐了下來,那侍衛(wèi)自然是寸步不離理宗皇帝,但卻只能站在旁邊。
這讓李康和李響都覺得有些奇怪,李響這時候也看得出來,這位老者肯定不是一般的大人物,這和后世的一些大領導差不多,身邊還有貼身保鏢呢!
理宗皇帝喝了一口茶,微笑道:“還未請教這位小哥和先生大名?”
李康點頭道:“老先生客氣了!本人姓李名康,這是我兒李響。”
理宗皇帝哦了一聲,又道:“看來先生還是一名官員,這位小哥應該是一名生員吧?”
李康笑道:“先生眼力果然厲害!犬子今年正準備參加秋試呢!”
理宗皇帝笑道:“老夫倒是頗為看好,小哥接著說說國事吧,剛剛你說到一半,老夫聽得不過癮呢!”
李響端坐著,正色道:“那晚輩就妄論幾句了,請老先生指正。歷史上,我中原王朝和蠻夷的戰(zhàn)爭,都是在邊境,最多就是被搶些地方。之前我大宋和遼國、金國的戰(zhàn)爭雖然曠日持久,卻也沒有如今危險。蒙古人就太野蠻了,他們的破壞力太強了,一路燒殺搶掠,所過之處都會變成不毛之地。大宋既要養(yǎng)兵,又要賑災,還要招撫流亡,那錢得花多少?以目前的募兵體制軍隊去打這種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再加上對手是如此兇殘的敵人,我大宋能支撐幾年?其實說到底,這都是蒙古人的陰謀,如果我大宋成功防御了蒙古,而蒙古的疲勞戰(zhàn)略也成功了。”
理宗皇帝若有所思地道:“哦,那照小哥這么說,我大宋應該如何打這場仗呢?”
李響也覺得說開了,不再有任何顧忌:“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么以我大宋如此富足的景象,還會鬧出嚴重的糧荒?以至于每天都有不少的流民進入臨安城,就像今天咱們遇到的那母女二人。原因很多,首先還是蒙古人的破壞。自端平以來,四川,京湖,兩淮基本上是顆粒無收。再就是大宋本身的問題了。大宋自從立國以來就只有一條國策,那就是募兵制。”
理宗皇帝聽得納悶,便問道:“小哥,這募兵制可是太祖皇帝定下來的制度,有何不妥呢?”
李響笑道:“以前的軍隊平常種地,打仗了就放下鋤頭上前線。別說給你發(fā)軍餉,有時連武器都得自備。《木蘭辭》里就有東市買這個西市買那個的描述。這種制度不一定對老百姓好,但對朝廷來說卻是個省錢的良方。如果不打仗,朝廷在軍隊上的開支基本等于零,當然這樣必然會形成彪悍的民風,且朝廷對軍隊的控制也不是很強。當然,這就是任何制度都有兩面性,有利必有弊。晚輩也不是說太祖皇帝制定下來的募兵制就一定不好,只是這多年下來,這種軍隊制度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變相的社會福利。哪里鬧自然災害了,朝廷就去哪里招兵。這樣便能有效的減少流民的數(shù)量,安排他們在軍隊當兵,穩(wěn)定社會治安。所謂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可以想象,和前代比起來,這樣的軍隊制度需要朝廷多支出多少金錢。”
李響說這些,當然只是抒發(fā)一下胸中的郁悶罷了,他只是一個后世的工程師,當然不可能懂得什么軍國大事,只是他也學過歷史,知道后世總結的一些東西。宋代軍隊職業(yè)化以后,必然形成軍隊國家化。特別是中央的禁軍數(shù)量龐大,不再有擁兵自重的地方軍閥。所有正規(guī)軍都脫離生產(chǎn),由國家統(tǒng)一配給武器裝備。平時國家要養(yǎng)著他們,還要定期發(fā)工資。
而后來明太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