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臨時政府,篷勃生氣(3/3)
垂死的滿清朝廷。北洋軍較強,革命軍在急切之間難以取得優勢。
但隨著南方各省的陸續獨立,在經濟實力和人力資源上,革命軍會占據越來越明顯的優勢。
武勝關戰事持續,而南京的光復則又為革命烈火的熊熊燃燒增添了一捆干柴。
此時的南京,張勛還未任江寧將軍,兩江總督是以布政使權署的樊增祥,端方則因為在慈禧太后的葬禮上派人拍照而被罷官。
劉之潔,蘇軍第五協協統,此協軍隊,人數齊全,在江蘇是武器裝備都較好的一支隊伍。劉善撫慰士兵,軍事訓練搞得也不錯,軍紀嚴明,此支勁旅被人稱為“鐵血男兒”。且劉在日本士官學校讀書時即加入復興會,一直潛伏至今。
林述慶,一九零八年加入復興會,并統領鎮江第三十五標起義,在聯軍會攻南京之役時,身先士卒,異常勇敢,首先率軍由太平門入城。
徐紹楨,第九鎮統制,性格優柔寡斷,在起義反正的過程中猶豫遲疑,但最終還是因為民族感及舊部趙聲的感召而投身革命。
沒有北洋悍將張勛的拼死抵抗,在革命軍水陸兩面的凌厲攻勢下,南京新軍紛紛起義,與江防軍、巡防營的戰斗激烈而不殘酷。海軍艦炮,以及從上海制造局拉去的大炮在戰斗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南京光復,且沒有歷史上的血流成河,市民慘遭戰火。
南都光復,不僅僅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還有極高的軍事價值。沿津浦路北上,便可威脅到山東直隸,形成東線北伐。而北伐之聲,也隨著南京的光復而甚囂其上,還有革命臨時政府應馬上遷至南京的呼聲也在報端頻繁出現。(未完待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