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1/2)
大漢興平元年的八月末,此時的徐州已經恢復了平靜,自從曹軍徹底占領徐州之后,原本徐州軍和曹軍對峙的局面也消失了。這時候,之前乘著徐州軍無力顧及,趁勢而起的一些匪徒就沒有了容身之地,而腦子比較活絡的匪徒此時就開始盤算自己的出路了。
這時候,在距離郯城東北方向五十余里的三公山上的一個山寨里,一個匪徒頭目打扮的人恨恨的說:媽的,沒想到這兗州和徐州這么快就分出了勝負,咱們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他的周圍則有著十幾個和他打扮相似的人,在他們的上坐著的就是這三公山盜匪的領昌豨。這昌豨也是當年黃巾軍的殘部,自從黃巾軍主力被朝廷和地方豪強的軍隊剿滅之后,險死余生的他就躲入了山中,此后昌豨也收攏了不少流散的黃巾殘部和流民行那打家劫舍的勾當來養活自己,可當陶謙入主徐州之后,不但大力收攏流民屯田,還派出軍隊清剿他們這些盜匪。在陶謙軍事、民政的雙重壓力下,各地盜匪被剿滅的、投降的比比皆是,甚至還有出賣了兄弟換取好處的人,比如已經被曹洪斬殺的張闿。而昌豨的實力也大大縮水,只能東躲西藏的茍延殘喘。誰知到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昌豨他們就要熬不住的時候,兗州的曹操和陶謙生了沖突,并且爆了戰爭,讓他們不但獲得了喘息之機,還借著戰亂擴充了實力。他們歡欣鼓舞的看著兗州軍和徐州軍的對峙,期盼著他們對峙的時間越長越好,卻不料曹操出手不凡,兩月間徹底并有徐州,接著又開始清理地方,他們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這段時間,昌豨將手下收歸山中,嚴禁他們出去惹事,就是想看看風聲再說。
這三公山位于沭河右岸,在河岸平原上顯得突兀聳立,周圍方圓十數里,沿江有四、五條山谷,而且樹林茂密,便于藏兵。山頂上有三塊巨大的石頭,仿佛三個老人在對坐談天,或許此山就因此而得名。山下一條狹長的山谷是上山的必經之路,其實也不能算是正規的路徑,因為谷底又一條小溪流過,這路就在小溪中間。
昌豨就是想憑借著這三公山險要的地形拖延時日,在清楚地判斷形勢之后再做出決定。此時他也算是看清了現實,若要過上好日子,就一定要有一個好靠山。當年的張闿可以投靠陶謙,他昌豨現在為什么不能為自己找一個好主子。
想到這里,昌豨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看著下面亂成一團的手下,不由得眉頭一皺,大聲喝道:夠了,不要再吵了。如今曹兗州實力強大,我等宜安分守己,就在這山中暫避,千萬不能出山惹事生非。若有人不聽,為山寨惹出禍端,老子就是要死,要會在死之前干掉你全家。都聽見了嘛?說道最后,昌豨更是用厲聲的高喝來震懾手下。
不過他的這些手下也不是笨蛋,曹軍的強大他們這些距離郯城不遠的人又豈會不知,根本就不用昌豨叮囑,他們也不會出去引火燒身的。人在一無所有的時候是毫無畏懼的,當年的黃巾軍士兵就是如此,如今他們有了家底兒,就有了牽掛,就不會再無視生死了。
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上邊的頭目明白了卻不代表下邊的嘍啰們也明白,更不能阻止一些生性貪婪卻又鼠目寸光的人去鋌而走險。很多禍事就是這么無法預防而最終生的。
杜狗兒是昌豨手下的一個頭目,他也是黃巾的老兵,但他自從加入黃巾后就喜歡上了燒殺搶掠的生活,雖然黃巾軍失敗了,但他卻逃過了追殺,在徐州落草為寇。陶謙的圍剿讓他最終投靠了也是黃巾出身的昌豨,成為了昌豨手下的頭目。在昌豨下達了封山令后,習慣了搶劫生活的他沒幾天就渾身癢。終于一日他忍不住了,帶著幾個心腹下了山。
頭領!頭領!就在杜狗兒讓自己的手下去打獵捕魚而自己則躺在大石頭上曬太陽的時候,他的一個手下大喊著向他跑了過來。
杜狗兒一挺身從石頭上坐了起來,你嚎喪吶!有什么事兒就給老子快點說。
頭領,我剛看見有一隊人過了沐水向咱們這個方向來了。其中有好幾輛馬車,還有幾十個家丁護著,打頭的是一個穿著華服騎在馬上的男人。那個跑來的手下說。
你看清楚啦,真的只有幾十個人?杜狗兒一把拽著手下的衣襟將他拉到自己面前。
看清楚了,六十個人左右,不過都有兵器的。頭領,咱干一票吧。
都有兵器?杜狗兒此時有些猶豫了,能擁有馬車,還給家丁配兵器的一定是徐州的世家,若是一個不慎,就有可能給山寨帶來禍端。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話文雅了點,用狗改不了吃屎倒是合適,這杜狗兒心里想著那幾輛馬車里可能有的東西心里真是癢癢的。
最終,內心的貪婪還是占據了上風,杜狗兒決定向這隊人下手了,只要做的干凈,就不會招來官兵,再將東西大家分分,也最多被領罵兩句。
你去將兄弟們找來,再回去將我的手下調出來,但動靜要小,不要驚動別人。快去快回。杜狗兒向那個手下交代了幾句就打他傳令去了。
就在杜狗兒的人手到齊并在道路旁埋伏好后,那支隊伍也漸漸的走近了。就在他們完全進入到盜匪們的伏擊圈時,杜狗兒帶著手下沖了出來。和傳說中的劫道不同,他們根本就沒有和被劫者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