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楊素臨戰(1/2)
第112章楊素臨戰
雖然種世衡對于跟隨趙禳感到擔憂,但種世衡不是一個勢利的人,并沒有提出什么要求到其他地方的話兒。
兩人都在客廳上商討關于京東東路賑災的事情,談了幾句,趙禳就忍不住憤慨的說道:“這幫宰相,就是知道黨爭!就是知道黨爭啊!”
種世衡不由自主心一提,問道:“王爺,這是怎么了?”
趙禳就把糧食的事情和讓其自行募兵的事情,種世衡雖然對于趙禳的前程不怎么看好,但此刻的種世衡還是抱有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
“豈可如此?牛李黨爭誤國,盛唐自此而一蹶不振!難道諸位相公都看不到其禍害嗎?”種世衡憤憤不平的說道。
趙禳沒有說話,其實張士遜他們的想法,趙禳也明白。說到底,還不是攘外必先安內那一套!老.蔣搞過、左宗棠搞過,有失敗,有成功。不過落在自己身上卻不舒服了。但無論怎么說,這個問題都是實力說了算的。
趙禳岔開這個敏感的話題,問道:“仲平這事情別談了!現在最重要的是組建四營兵馬,仲平你長于兵事,不知道有什么好辦法,能夠尋來二千可戰之兵?也不需要多么厲害,可以對付得了沿途的山賊就可以了!”
種世衡搖頭苦笑道:“如果是在西北,這倒不算什么大問題,招募番人便是。只是現在卻是實在扎手!山賊也不可小瞧的,特別是京東東路一帶,為了糧食,有的人連性命都可以不要,比之山賊怕是要更加難纏。”
趙禳想了想,轉換思考角度,道:“仲平,其實我們是不是換一個思路呢?有沒有可以速成的練兵之法?可以在十多天內勉強成軍?”
種世衡搖頭苦笑道:“王爺想法雖然好,但這事情實在困難啊!”
說到這里,種世衡卻頓了頓,似乎有什么想說的話,卻沒有敢說。
“有什么計策否?盡管說!”趙禳問道。
種世衡看了趙禳一眼,猶豫道:“有一計,只是……太過血腥!”
趙禳怔了怔,若有所思的說道:“以殺成才?”
種世衡猶豫著點頭,道:“可以怎么說,不知道王爺可是知道隋朝楊景武的事跡?”
思索一下后,趙禳才知道種世衡說的是楊景武便是隋朝宰相楊素,景武是他的謚號。楊素雖然身為宰相,但楊素實際上反而是一員文武雙全的人物,在隋朝的建立和開疆辟土當中,擔任了很重要的角色。
想明白種世衡說的是誰后,趙禳并沒有不懂裝懂,很是坦然的問道:“聽過一些,但了解不算多。不知道仲平你說的是那些事情。”
種世衡思索一番后,道:“楊景武出身華族,他知道自己沒有絕世武功,沖鋒陷陣。更沒有周公瑾那般才智,運籌帷幄于千里之外。楊景武的厲害史書上如此評價:多權略,乘機赴敵,應變無方。”
趙禳若有所思的點頭說道:“這樣評價,看來楊素也不算太厲害!不過本王記得歷史上,楊素南征北討,伐陳、征突厥都有他統領大軍。這其中看來有重要的因素!”
種世衡點頭稱是。“王爺所言甚是,這個辦法便是見血!”
趙禳遲疑了下,問道:“如何見血?”
種世衡組織了一下語言,這才開口說道:“根據史書記載,楊景武治軍嚴整,其部如有違犯軍令者,立斬不赦,而絕不寬容。并且每次開戰前、大軍開赴前都專門派親兵尋找士兵的過失,往日不過杖責的小錯,卻成了死刑。一旦發現,立刻拘捕,于殺敵前殺之,鮮血灑地。而且每次臨陣行刑多者百余人,少也不下十幾人。”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數字,但趙禳已經感覺到其中的血腥。數百人啊!一場三四千人的戰爭,拋去因為傷口發炎、重傷死去的,在戰場上戰死的,怕也就是一百來人罷了!
種世衡臉色有些難看的說道:“由于殺人過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楊景武卻是言笑自若。除此之外。兩軍對陣時,楊景武最是喜歡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敵,若取勝也就罷了,如不勝而敗逃者,無論多少,全部斬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敵,不勝則照殺不誤。”
趙禳皺了皺眉頭,問道:“如此殘暴,難道軍中將士就沒有意見嗎?而且以隋初的情況,就算是發生兵變,也不是奇怪的事情!”
種世衡道:“皆因賞罰分明不說,楊景武當時正受陛下寵幸,時天子隋文帝對其可謂他言聽計從。楊景武沙場殘暴,但征戰歸來的將士,哪怕是輕微的功勞都必定有所封賞。而其他的將領雖有大功,但都被士大夫責問并拒絕受理其功勞。哪怕楊景武嚴厲兇狠,但跟隨其卻能夠得到提拔。恩威并濟之下,楊景武的部下對他極其敬畏,作戰時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楊景武戰無不勝,被世人稱為名將。”
趙禳若有所思的點頭說道:“你如此說,倒是讓本王想起霍驃騎(霍去病),其為將出征,都是窮奢極侈,一點也不肯放下享樂。士兵在寒風中守值,他卻在大帳中享受美酒、絲竹之音。不過依然建立下巨大的功績,靠的就是賞罰分明四個字!”
種世衡感慨道:“是啊!賞罰分明雖然看起來不過四個字,但無論為官還是為將者,都難免受到各方制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