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再憶往生,追溯前塵(二)(2/6)
算是逃過了一劫。
只是第二日他們便遭到了南秦各郡縣的全力通緝。
此詔令乃是由太子發出的,原因竟是宣德帝在兩日前遭到玄衣衛的行刺,玄衣都尉帶著玄衣衛連夜出逃。于是太子便下命令全城搜捕玄衣衛。
同時,玄衣衛的首領被追趕至絕跡,走投無路之下投身斷崖的消息也傳了出來。
薛珩猛然驚覺,永安城這是有了大動靜了。
未過多久,被玄衣衛‘刺殺’的宣德帝終于清醒了過來。只是這次之后,他的身子大不如前。
宣德帝醒后不久,晉王犯了大事,宣德帝勃然大怒,一氣之下將晉王貶為庶人,流放于西北,未詔,永世不得入京。
薛珩等人為了逃捕官兵的搜索,只能恢復了他明面上的楚王身份,借故在永安城附近游山玩水,乘機打探京中的局勢。
就在楚王去洛陽參加牡丹會的時候接到了宣德帝的圣旨,要他去蜀地,同樣是未詔不得入京。
薛珩對此事愈發懷疑,心中暗想著這詔令絕不可能是宣德帝所下。
宣德帝絕不可能一邊宣揚玄衣都尉已然伏誅,一邊又讓他去蜀地這樣愚蠢的事情。
薛珩懷疑,宣德帝是被人控制了。
他想要入京,可京中風聲鶴唳,戒備深嚴,防守得密不透風,他壓根尋不到機會。
最后宣德帝派來護送他前往蜀地的人到了洛陽,就連林管家等人也被送了出來,薛珩別無它法,最后只能前往蜀地。
兩個月之后,齊王謀反被擒,被斬于朱雀門外的消息也傳入了蜀地。
宣德帝的身子也愈發憔悴,宣布自己暫時退隱養傷,由太子監國。這個時候太子的身子其實也不大好,宣德帝便指派了端王協同太子處理這些事情。
在端王協同太子處理朝事的這一段時日內,得到了朝中許多大臣的一致好評,其中尤其以范陽盧氏和博陵崔氏的黨羽為甚。
又過了一個多月,宣德帝身子枯敗,回天乏術,終于駕崩,皇位自然落入太子之手。
宣德帝駕崩后,太子暫停國務,一心為宣德帝操持喪事,由于悲痛過度,竟生生壓垮了身子。不過短短半月,太子已然形銷骨立,瘦得不成人形。
太子纏綿病榻一月之后,年號都未來得及改,便跟著宣德帝一起去了。
太子彌留之際,將南秦的大好江山托付給了端王,端王惶恐十分直言自己不堪此任,讓太子將遠在蜀地的楚王請回來。
太子不肯,以盧氏和崔氏為首的官僚集團更是不肯,最后端王在眾臣以及輔國大將軍府和東陽侯府的拱衛之下,坐上了帝位。
太子即位后還未來得及更改年號便去了,是以端王追封太子為永樂帝,謚號為懷。
楚王到了蜀地之后才發現此處并不太平。按理來說楚王的封地乃是土地,應當去那處才是,可最后卻被宣德帝指派到了蜀地。
蜀地共有三股勢力,內亂不斷,且民風十分彪悍,他到達蜀地之后便一刻沒歇過,滿心與此處的勢力斗爭。
用了半年的時間,楚王終于將蜀地的勢力收為了己用。
可是在這個時候,端王已然登上了帝位。
薛珩猛然醒悟,細想著發生的事情,才發現這一切恐怕都是端王所為,心下不由一驚,沒想到端王竟隱藏如此之深。
宣德帝被端王用藥物所困,時而清醒,時而癲狂,就在他回光返照,瀕死之際,他深感端王之害,于是便趁人不備之際,以中衣為紙,鮮血為墨,寫了一封遺詔托付給了陳德。
陳德費盡千辛萬苦,幾經輾轉,那道以血書寫的遺詔半年之后終于傳到了薛珩的手中。
薛珩拿到那道血書之后,咬牙切齒,心中滔天的怒火快要將他吞食。
這么多年來,他和宣德帝一直都在提防著齊王和晉王,唯恐他們二人會危及到太子,可唯獨沒有將目光放在端王身上。
沒想到最后竟是這個端王贏得了最終的勝利,榮登大寶。
宣德帝、太子全部為端王所害,薛珩大怒,召急自己的所有幕僚,暗自謀劃,意圖推翻端王。
端王登基的一月之后便將寧玖封為了皇后,只是寧玖所出的兒子卻并沒有被封為太子。
懷化大將軍寧晟和輔國大將軍孟善二人齊齊上書,多次要求薛昱冊封薛翊為太子,端王都以薛翊年幼為由,暫緩冊封。
端王登基的第一個元年,改國號為崇安。
薛珩在蜀地的勢力越來越大,加之崇安帝登基之后,任人唯親,倒施逆行引起許多地方不滿,尤其是蜀地這種偏遠之境的百姓,遭到的剝削更為嚴重。
楚王在蜀地的時候就深得民心,壓抑已久的百姓紛紛加入蜀地意圖投靠楚王。
崇安帝知道這個消息之后十分憤怒,下令貶楚王為成都王,還要求他進京領詔。
此時楚王羽翼已豐,對于崇安帝壓根就不理會,在蜀地依然以楚王自稱,將此地治理成了一個國中之國。
承德帝深感楚王威脅之大,多次派兵攻打。只是蜀道極難,地勢易守難攻,崇安帝攻打數次,都以失敗告終,加之朝中雜事之多,最后只得作罷。
崇安帝登基的前兩年,對寧玖和她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