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當益壯(2/3)
,可是這一次契丹來勢洶洶,揚言要徹底解決高麗問題,咱們不能輕敵?!?
眾人看去,原來是專門從前線回朝議事的西京留守姜邯贊。他接替庾方擔任了西京留守兼內史侍郞平章事,全面掌管北面防務。王詢一聽蕭排押心里就打了一個寒顫,這個名字讓他想起了十年前的狼狽逃竄。王詢又像每次遇到疑難是那樣,望向最信任的吏部尚書蔡忠順。蔡忠順的立場一直主和,他相信無論高麗取得多少次局部戰爭的勝利都不可能徹底戰勝契丹,只有與契丹恢復和好才是高麗的長治久安之計。多次求和失敗加上國內爭斗讓他心力交瘁,才五十多歲就白發蒼蒼腰背佝僂,他嚅囁道:
“既然敵人兵勢強盛,王上不如暫離京城,南下避一避?!?
姜邯贊白胡子一抖,大聲說道:
“萬萬不可,京城墻高壕深,丹賊難以攻破,離了開城朝廷就成了喪家之犬,失去了最好的保護。契丹人最擅長野外作戰,試問到了野外誰能保護王上?!?
兵部尚書?承渭譏刺了一句:
“西京留守十年前可不是這么說的。那一次要不是王上南巡避難,怎么會有后來的復興?!?
姜邯贊十年還是一個文官禮部侍郎,當時康肇的三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王詢萬念俱灰,坐在開京等死,姜邯贊一句“南下暫避兵鋒”點醒了他。后來歷盡磨難終于苦盡甘來,東山再起。為此王詢對他感念不已,曾說:當時不用姜公策,舉國皆為左衽人,將他一路提拔到如今的高位,不但做了西京留守還兼內史侍郞、平章事,成為宰相之一。十年前姜邯贊就已經六十三歲,現在早過了古稀之年,但他依然精神矍鑠,聲如洪鐘,他毫不客氣地反駁道:
“金尚書也說了那是十年之前,時過境遷,對策難道不變?那時王上剛剛登基,國中一片混亂,開京防備薄弱,出巡是不得已?,F在朝廷穩如泰山,高麗軍隊十年來經歷大小無數戰,沒有讓丹賊前進一步。西京且安然無恙,更不要說守不守得住開京了。京城防御更是今非昔比。而且王上只有留在京都才能堅定國人抗擊侵略的信心?!?
如果不看其他兼職,兵部尚書是西京留守的上級,金承渭是姜邯贊的頂頭上司,被老頭倚老賣老地一通搶白,他心里冒火,說道:
“留守要是保證守得住前線,讓賊寇過不了西京,王上當然用不著出巡。否則兵臨城下,你想讓王上和朝廷陷入沒有退路的境地嗎?不知留守敢不敢立軍令狀?”
同是兵部尚書的鄭忠節和姜邯贊心有默契,出來打圓場并幫他說話:
“西京留守說得對,契丹人善野戰不善攻堅,王上離開京城丹賊求之不得,絕不能輕易離開。依微臣之見,當務之急就是授予西京留守軍事全權,調集全國兵力統一指揮,務必將丹賊阻擊在西京以北。京城當然也要加強戒備,以防萬一。同時還要再派使者求和,只是不能寄任何希望,因為契丹這個時候是絕對不會接受的?!?
國丈金殷傅死后,空出來的兵部尚書之位現在并列坐了兩個人,一個是主和的金承渭,一個就是這個主戰的鄭忠節,這是兩派派斗爭平衡的結果。王詢現在和十年前剛從廟里來到紅塵世界時大不一樣了,他聽了臣僚們的爭吵,從中理出些頭緒,有了自己的主見,說道:
“各位愛卿說得都有道理。孤決定立即派使臣前往契丹再次求和。任命姜邯贊為西京留守兼西北面行營都統使、上元帥,征集二十萬兵馬由上元帥統一指揮。姜愛卿,孤將高麗江山和孤的安危都交給你了。朝廷不離開這座京城,就在這里作你的后盾。孤也不要你立軍令狀,相信你一定不會辜負朝廷所望?!?
姜邯贊熱淚盈眶,他這次回京就是來要求增兵的,沒想到王上對自己如此信任,不但增兵還委以軍事全權。其實他只是一個進士出身的文官,出任西京留守之前從來沒有打過仗,到了西京也只做了加強防守的事,還沒有來得及打一仗。他讀了不少兵書戰策,但是能不能打敗契丹名將蕭排押,他的心里并沒有把握。會議之后,他略作了一番安排立即北上回到西京。
姜邯贊將很快集結到來的軍隊和前線原有的兵馬共二十萬八千三百人部署在興化鎮(今朝鮮義州西)和寧州(今朝鮮安州)之間。戰斗開始之前,他把副帥姜民瞻、樸從儉和判官柳參召集到帥帳商議戰略布署。見主帥垂問,姜民瞻說道:
“契丹人外強中干,不難對付,他們不善攻堅,咱們只要據守城堡不出,等到他們力竭之時再出戰,或乘夜偷襲,總之咱們有天時地利又是以逸待勞,敵人必定難以得逞。”
姜民瞻也是進士出身棄筆從戎的書生,之前和女真人打過幾次小仗,官職升到五品的內史舍人。這次被姜邯贊提名為總統全軍的副帥,并冠以大將軍榮銜,他心里充滿感激,一心要在戰場上用行動報答。姜邯贊只是期待有人拋磚引玉,待他說完,輕咳一聲,捻了捻白胡子說道:
“此言差矣。老夫研讀歷史考察近事,知道這個蕭排押絕非庸才。雖然前幾年固守城堡打了勝仗,但那是因為契丹為了奪取六城而戰,所以總是攻城。這一次換了蕭排押,他絕不會束住自己手腳一味攻堅。此人最擅長驅直入,在野戰中尋找機會并直搗龍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