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之章 第四十二章 北平墻高望門楣(一)(1/3)
【繼續求票】
修建于世宗時的外郭城墻高三丈多,讓冬春之時的大風能多少被高墻擋住一些,但昏黃的天空依然讓人覺得壓抑,這是此時被稱作風霾而后世則叫做沙塵暴的北方冬春之際常見氣候。雖然這樣的氣候自進入北直隸后便始終伴隨著眾人,但北上以來王星平的心情其實本也說不上好。
沿著運河抵達天津后,因為便要去拜會田生金的胞弟固安知縣田生芝,故而從天津出來他便沒與眾人一道沿運河北上通州,而是順盧溝河往西北去。在固安拜見了田生芝并轉交了田生金的一封家書后他又在縣中盤桓了兩日,這位田老爺倒也真如傳言一般是個長厚廉靜之人,在固安此地頗有官聲,又是個有些想法的年輕官員,關于地方治政上與王星平說得頗為投契,似乎都有過些年就要延攬他入幕的心思了,王星平就如此在固安縣城好生考察了一番商業。
之后他又往西在淶水、房山兩縣去轉了一圈這才施施然打馬北上,然而一旦離開了運河,這河北之地就顯得凋敝不堪,即便據說是徐光啟曾經大修水利屯田之地也是一樣,且在與周翼明他們分開之后沿途便遇到了兩三次地痞劫道,好在都是當地人農閑時的臨時買賣,遇上王星平這幾個‘專業人士’,三五人還奈何不了。不過聽說南面雄縣和任丘中間靠近白洋淀的地方便有大量響馬窩主,若是遇到那樣的劫道就要自認倒霉了。
總之,北直隸的感覺讓王星平覺得處處透著不協調,雖然天津和通州的漕市繁榮無比,關外軍鎮也多有人在這邊采購軍糧,五洲四洋的奇貨更是匯聚于此,但給王星平的感覺卻是沒有根基,似乎有些畸形。
王星平清楚記得,進入順天府境是在西歷新年的元旦,按照大明的歷法尚在萬歷四十六年的最后半個月內。因為是從西南方向而來,沿途都在宛平縣境,南北兩京相同,都是縣附郭,以北京順天府言,是大興在東,宛平在西。王星平看那《宛署雜記》所載連京城中大小官署的辦事費用和皇室祭祀全都要攤在兩縣頭上,這負擔自不必說,天子腳下的縣官果然也不好當。
王星平在京中自然是要投靠伯父王尊德,而且已經快要過年,一年當中本就是最清閑的時節,只是因為如今東事正緊衙門中才會顯得有些忙碌。不過所謂忙碌也就只在官中,京師軍民百萬忙著準備年節的占了大半,剩下的問他撫順在哪也未必說得明白。本朝官員明面上的待遇并不算好,這不光是說俸祿,也有假期,而一年當中也就這段時間最是愜意,剛剛過去的冬至給假三日,元旦則是從初一一直放到初五,元宵節更是要放滿十天。
到了十二月后總算下了幾場雪,天空也清明了起來。
眼下離著年節越來越近,街頭巷尾的豪門大戶門口遞送拜帖的家仆在飛雪中奔走如飛,一如后世節日時的短信群發一般,讓初來乍道的王星平有些目不暇接。
王尊德為人方正,并沒讓王星平隨他在衙署中居住,只是轉交了一些貴州送來的家信便給他安排去了城南,比起內城而言外郭城的客店相對還算便宜。馬士英自然早已到了,讓他驚喜的是楊文驄居然真的中了舉人,和他一樣成了張汝霖的學生,這次也一同上京了,這些日子他就已經見過了楊父師孔和馬士英的幾位在京同年,其中便有頗具聲名的阮大鋮,酒宴更是早已開了許多場。
這樣一來他的日程也就同樣排得極滿,不看顧子明給自己開的單子,但就本身身份而言,除了必要應酬之外他覺得必須要見上一見的人物還有不少。光是伯父的幾位同年便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如今的左諭德,太子朱常洛的老師楊守勤,國子監祭酒吳宗達,左庶子孫承宗。前兩位還都算半個浙黨,再把張汝霖抬出來要見上一面相信并不算難,畢竟這二人的官位雖然清貴卻都不是什么緊要職司。
兵部郎中祁承爜,王尊德的同年,張汝霖的同鄉,祁彪佳的親爹,這樣的關系自然更是好見,而且這一位的差遣才是王星平這段日子最感興趣的,畢竟遼東的戰事最清楚的莫過于兵部,國之大事在祀在戎嘛,想要投機取利,這樣的直接情報源比之外面的邸報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即便人家能夠透出的實在有限。
王星平給自己此行定下的三項任務,自認只要完成其二便算滿意,一是為自己和顧子明盡量搜集一手的情報,只要事涉遼東和南方無所不包,第二便是為自己延攬一些人才,尤其是那些有才干卻無進用之途的,這樣的人在京師并不算少,而且他也有些頭緒,三則是找點機會投機賺取一些商利,不過這也是最容易放棄的一條。
不過,今日王星平帶著家人乘車而行,卻是另有兩位人物要見,但都不在以上所言之中。
…………
此刻,京城內大時雍坊最西面油坊胡同的一家酒肆卻正有三人在二樓雅間中飲酒,其中一人園胖臉,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樣,正是先前一直與王星平同行的張炳芳。他此次上京本就是為了尋些機緣,自然一進京城便四處結交。
今日與他同飲的兩人過往都有些交情,一位老者鬢角微白皮膚黝黑,身上青色深衣帶著一頂墨色四方平定巾。此人名叫張介賓,與張炳芳同為紹興同鄉,其人幼年隨父來京,如今已是京中的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