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權臣張牙舞爪,袁紹節節敗退(1/2)
送走荀諶等郡中士族后,許褚特意將一人引見給徐庶,卻是陽翟費良。
費良少時出門游學,拜到許縣陳氏求學,因天賦所限,沒讀出什么名氣來,不過依許褚看,這個人才學智慧雖只中人之資,但好在能‘眼觀六路’,善于迎奉上級的意圖,給徐庶打打下手還是可以的。
費良知曉徐庶是許褚倚重的大紅人,拜謝后便跟在徐庶后頭屁顛屁顛做事去了。
“元直這邊關于糧、鐵的具體章程預計還得一兩天后才能擬定,就不知圉縣那邊典韋到哪里了。”許褚心想。
便問郭嘉。
郭嘉掰著指頭,說道:“料典軍侯已在半路,不出一日,應會到達鄢陵。主公,留守圉縣、鄢陵的人可曾想好?”
“哎,若論能力,奉孝與志才當為首選。可......”許褚頓了頓,道:“可此去廬江,我身邊不能沒有你們。”
戲忠聞言想起一事,說道:“自主公與陳留趙公提過蔡伯喈后,可有后續消息?”
許褚也想起來了,當時是跟趙謙說過蔡邕的事情,而且趙謙跟蔡邕的脾性應該很相投,一個累世朝官之族,一個名揚四海之士,俱為博學大儒、剛強之士,按理趙謙應該很快會派人來潁川尋蔡邕,禮辟其為陳留右職才是。
可目下的情況是,留守鄢陵縣的徐庶及其他人并沒有跟許褚匯報這件事,以至于許褚險些忘了這一茬。這樣看來,趙謙或者沒有派人來登庸蔡邕,或者人派了,被蔡邕拒絕。原因大體是因為蔡邕身份的特殊性,蔡邕出仕是在距今二十年前的建寧三年,一出山就是被時任司空的漢末大儒喬玄征召為掾吏,之后官運亨通,一路做到議郎,之后頻繁上書天子奏說天下弊端,終因得罪流亡至吳地。
趙謙最拿得出手的官職,無非是秩六百石的郡丞,而且蔡邕成名早,趙謙在他面前是后輩,在后輩身邊為吏,蔡邕心里頭有疙瘩是難免的。
“要不這樣......”許褚想了想,對戲忠、郭嘉道:“我去信一封陳留,邀趙謙一同上表朝廷,表蔡公為潁川太守如何?”話音剛落,許褚自己先搖頭道:“還是算了。”
蔡邕畢竟已經過了耳順之年,青春不在,難為一郡之長吏。
典韋還沒到,許褚正為蔡邕之事煩惱,洛陽那邊來了幾分書信,乃是曹操與荀彧寄過來的。
自在京中結識了一干英雄豪杰、天下名士后,許褚仿效時人風氣,不能免俗地開始在意起自己的人脈來。到陽城附近的時候,就手書了幾分書信,著人送往洛陽,交給曹操、荀彧、鐘繇、荀攸、高干、何颙等等。
從反饋的效果看,終是曹操、荀彧對許褚較為上心一些,算算時間,應該是接到信后馬上寫了回信交給許褚派出的信使。
許褚與戲忠、郭嘉一同閱覽書信,沒想到這段時間,京都出了幾件大事。
皆是發生在朝廷里的事。一是罷免了司空劉弘,改拜董卓為司空;二是從陳留召回趙謙,改任九卿,拜張邈為陳留太守;三是拜豫州牧黃琬為司徒,召回朝中。
許褚最關心的潁川太守一職,仍舊沒有定數。
郭嘉淡淡道:“董卓之勢已成,袁氏一族危險了。”
從拜司空一事就能看出董卓之勢漸強,大半個洛陽恐怕已經被他的西涼兵控制住了。而趙謙被召回,張邈任陳留太守,可以說是這個階段袁隗、袁紹的唯一勝手。可惜黃琬被召回洛陽,升為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本是位極人臣的顯赫之職,然今董卓與袁氏勢同水火,什么三公九卿均可看成是榮譽職位,遠遠沒有州牧來的實在,來的重要。
州牧之說,本已被本朝棄用,只因黃巾之亂后,朝廷難以將政令傳達到天下各地,有效地組織起對黃巾軍的討伐,所以不得已而為之,重新在一些地方設州牧一職,取代原來的刺史。刺史名義上只有監督之權,州牧可是兼領軍政大權的一方大員。
現在天下一共有幾個州牧,許褚粗略一算,幽州牧劉虞、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哪怕算上董卓那個沒有去屬地赴任的并州牧,貌似也只有四個。
劉虞、劉焉皆為漢室宗親,董卓即便想把二人召回,也要看二人鳥不鳥他。黃琬就不同,他能力再強、名望再高,終是臣子,而正因他權力太大,掌一州之兵馬,董卓無論如何要把他弄回朝中。
黃琬的歸洛,就是袁氏在洛陽節節敗退的最好依據。
郭嘉有些可惜地說道:“可惜如左將軍、黃公等手握滔天權勢的名臣,都選擇聽從了朝廷政令,否則以他們的名望、權力,董卓焉能在洛陽張牙舞爪!”
戲忠附和道:“誠然如此,嘆亦無用。”
許褚嘴角一抽,笑看郭嘉戲忠。他們兩嚴格來說都不是真正的儒士,是以有這樣‘驚人之語’,似乎并不講洛陽的朝廷,宮殿里的天子看得太重。
“沒想到張孟卓成了陳留太守。”戲忠又道,“在太傅府中時,張孟卓對主公似乎并不怎么另眼相看,若是曹校尉當了陳留太守就好了。”
這話也就隨口一說了,仔細分析曹操、張邈、以及曾經暗中期盼過自己能得陳留太守一職的許褚三人,就能窺探為何偏偏是張邈最終得了此職。
許褚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