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老舊戰艦(1/2)
溫暖的陽光照耀著平靜安祥的威廉軍港,遠航歸來的戰艦帶來了成群接隊的海鷗,也同時帶來了海港碼頭消沉了多日的燥熱與歡樂。
上午八時許,在國防部長瓦爾特·馮·勃勞希契、海軍元帥弗蘭茨·馮·希佩爾和幾十名政府大員的陪同下,德意志聯邦國家總統埃里克·艾德里安分別登上停靠在海港碼頭的幾艘老舊戰列艦。他一邊仔細觀看艦艇內外布局和各類武器系統,一邊認真聽取聯邦海軍軍史講解員和海軍司令希佩爾的詳細介紹。埃里克要求解員們一定要力求詳盡,包括曾經參加過第一次世界海戰的艦船,他都要聽一聽,并強調,除了正在建造中的幾艘戰艦,原帝國的海軍發展史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斧正和幫助新的聯邦政府更有針對性地規劃好國家的海洋大業。
埃里克一邊觀看,一邊聽仔細聽著他們的解說。
原德意志帝國戰列巡洋艦是海軍裝備史上一閃即逝的明星,它集戰列艦的火力優勢與巡洋艦的高速度于一身,但又因為其自身防御能力的弱點,從而形成獨具一格的大西洋海上艦只。當時德國戰列巡洋艦的主要活動時期為第一次世界大戰,軍艦的數量和戰略威懾能力都遠遠不如英國的皇家海軍,但是,德意志帝國憑借著獨具一格的戰列巡洋艦才在海上有了和英國拼死一戰的資本。日德蘭海戰雖然互有戰損,最終也證明了英國皇家海軍雖然沒有得到進一步加強,但依然不是德國公海艦隊可以比擬的。
拿騷級戰艦是德國海軍的第一級無畏戰艦,1907年開工建造,按前后和舷側的六角形配置了6座主炮炮塔,裝備有12門280毫米主炮,雖然主炮口徑略小于無畏號,但射速較快,彌補了其口徑小、布局少的短板。這種六邊形的炮塔布置,也使得在每側艦舷方向只能保證8門主炮同時射擊,降低了火力制控對手的能力。這一級戰艦相對其他戰艦加寬了艦體,而舷側炮塔的重量也導致軍艦在風浪中航行時橫搖幅度過大等問題,為應付千米以內的炮戰,后來采用了較大口徑的副炮,這是與英國皇家海軍同期建造的戰列艦有所不同的地方。在動力方面,由于德國海軍對大型蒸汽輪機缺乏經驗,拿騷級依然采用往復式蒸汽機,使用燃煤鍋爐,最高航速只有19節,比無畏級少了2節。到了1915年,德意志帝國才對拿騷級鍋爐進行了較大改進,使用油煤混燒。但往復式蒸汽機使該級艦船以高速度行駛時,動力機構連續往復運動,導致艦體發生劇烈顫動,以至于影響了火炮的瞄準、射擊。該級艦艇秉承了德國戰艦節省噸位用于加強裝甲防護、抗損性能加強的傳統,不太重視艦只的適航和續航能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關鍵的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4艘拿騷級戰列艦隸屬于公海艦隊第一戰列艦的第二分隊,在一次夜戰中,幾艘戰艦均受了輕傷,一戰結束后,相對老舊的拿騷級戰列艦不在協約國的引渡名單上,因些得以部份保留,這就是埃里克總統正在視察的戰艦。埃里克其實是想送走的,但是英國根本不要這些連停放都嫌占位置的家伙。
毛奇級戰列巡洋艦于1908年年底才開工建造,在馮·德·坦恩號戰列巡洋艦設計的基礎上加以改進,進一步增強了裝甲防護和火力配置,艦體艏樓延長至艉部,然后在艉部增加一座炮塔,呈背負式布局,采用50倍口徑283毫米主炮,威力接近英制12英寸口徑主炮,而且重量較輕,減少了軍艦本身的負重。毛奇級戰列巡洋艦的主炮,在數量和威力方面足以抵消英國皇家海軍早期戰列巡洋艦主炮口徑之間的差距,可以對英國同類戰列巡洋艦脆弱的防御裝甲造成致命威脅,同型的兩艘分別為毛奇號和戈本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在1916年的日德蘭海戰中,毛奇號隸屬于弗蘭茨·馮·希佩爾戰列巡洋艦分隊,在旗艦呂佐號遭到重創后,曾擔當過希佩爾的旗艦,戰爭結束后被引渡到英國,在斯卡帕灣被當時的帝國海軍自沉。
其中戈本號是一艘富有傳奇色彩的戰艦,該艦1912年進入地中海,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面臨英國地中海艦隊的圍攻,戈本號被迫退入當時的中立國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當時,英國政府擔心奧斯曼土耳其加入同盟國,將奧斯曼帝國在建的軍艦全部予以扣留,德國當即提出將戈本號出售給奧斯曼土耳其,以獲得土耳其的好感。1914年8月16日,土耳其遂正式買下了戈本號戰列艦,并于11月2日編入奧斯曼土耳其軍籍,次日即加入了戰斗。這艘土耳其軍艦上的艦員全部是德國水兵,戰爭結束后才正式移交給土耳其艦員,戰后幸運地免遭了協約國的引渡。
毛奇號以普魯士國和德意志帝國總參謀長赫爾穆特·卡爾·貝恩哈特·馮·毛奇的名字命名。
凱撒級是德國全新設計的新一代戰列艦,于1909年開工建造,也是屬于德國海軍首次使用蒸汽輪機動力的戰列艦。艦體舯部兩座主炮塔呈兩舷階梯狀布局,主炮反向射界夾角高于同類布局的戰列艦,艉部兩座主炮采用背負式布置。凱撒級的防護設計繼承了德國戰列艦側重防御的傳統,改進火力與動力系統設計節約的重量用于加強防護,其防護性能較以往德國的戰列艦有較明顯的提高。這一級艦船曾嘗試過安裝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