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置地集團(2/2)
了置地管理層大肆擴張的決心,到了1981年,置地的投資開始失控,投資策略更加冒進。
這一時期,怡和、置地管理層明顯放棄了一貫奉行的保守、穩健、持重的投資策略,轉向冒進、急躁,投機。
置地不但成為當時香港地產界的超級大好友,而且迅速膨脹成一家業務遍及地產投資與發展、酒店、零售貿易、電訊、電力供應等多元化的綜合xing企業集團。
這種投資策略的急劇轉變,充份反映出怡和高層在九龍倉一役受挫后,試圖將置地扶植成一家超級大行,與華資大亨一決雌雄的心熊。
可是,由于置地決策層對香港政治、經濟形勢的判斷已與客觀現實嚴重脫節,導致置地為此付出高昂代價。
事實上,自1981年下半年開始,世界xing經濟衰退已令香港經濟不景,利率高企,港元貶值,內部消費萎縮,公司利潤下降,再加上香港前途問題逐漸提上議事ri程,種種利淡與不穩定因素已相繼浮現。
其時,香港地產市道經過7、8年的輾轉攀升,已達顛峰狀態,所喟位高勢危,相當危險。
香港地產第一次高峰出現在1981年,港府就宣布以公開招標形式售出中區位于康樂大廈以西一幅面積多達14.4萬方尺的地王,當時是中巴及小巴在中環的總站,可以說是港島中環商業核心區的中心,是“地王”中的地王。
當時,參加投標的財團包括置地、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等大型地產集團。
事前有人預測,這幅地王可售出70億元價格,置地常務董事鮑富達也曾估計,這幅地皮的價值將在75億元之上。
后來,地產市道從高峰滑落,結果到1982年2月12ri開標時,置地卻是以47.55億元的高價投得,而長江實業和新鴻基地產分別以43億和38億落敗。
這幅地王平均每方尺地價是32964元,雖稍低于紅棉道地段,但卻創下港府官地拍賣的歷史新紀錄,并成為全球最大宗地產交易。
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夫人乘福克蘭群島一役大勝之勢訪問京城,正式提出了香港前途問題。她向中卓首長提議,以主權換治權,遭到卓首長強硬的拒絕,結果在人民大會堂前階梯歷史xing地跌了一跤。
撒夫人這一跌,直接讓早已疲憊不堪的股市、地產應聲下跌,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地產低chao。
而老牌英資怡和集團獨資的地產公司置地集團更是損失殘重,置地的主要合作伙伴佳寧集團宣布出現短期資金周轉問題,稍后更被銀行清盤。
另一地產大好友益大投資亦宣布債務重組,只余下置地孤軍作戰,其困境可想而知。據估計,在地產低chao中,置地僅中區交易廣場、美麗華酒店舊翼、白筆山發展計劃等叁大投資項目,損失就超過30億港元。
雖然自從84年《華英聯合聲明》之后,香港地產已經回暖,但是置地集團今年底的財務報表上會首次出現高達15.83億港元的巨額虧損,那么現在置地集團應該是最確少現金流的時候。
該年度置地除稅后盈利僅1.68億港元,這其中當然不包括銀行利息和其他債務利息。
雖然去年的時候控股置地集團的怡和集團已經資產重組,但是置地集團的總債務還是沒有變化,到今年已經急增到150.7億港元,其中長期債務133.53億港元,短期債務23.17億港元。
錢龍象關掉筆記本電腦,重新收回玉佩之中,臉上帶著yin險的笑容走出洗手間,看來怡和暫時對于置地集團的支持力度還不夠啊,要不然整個置地方場是一個整體,怎么可能會單獨出售一幢大樓呢。
整體開發的利益遠遠超過拆分開來賣掉的利益,那就證明現在置地集團的ri子不好過。
邊走邊想,怎么能夠在老牌英資的置地集團鍋中撈上最大的一塊肥肉,如果能把整個置地廣場收購下來,放在手中捂個三年,90年代初香港的樓市可是瘋漲,到時候再重新開發一下,利益最少是幾十倍,上百倍都有可能。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