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入冬第一場賑災(1/2)
熱門推薦:、、、、、、、
楊惟愛懷孕,慕扶疏半的七七八八的嫁妝也已經整理完畢打包入庫。崔元啟如今兼職禮部尚書,帝后大婚自是要他來操持的,只是他自己都沒有成過親,對這些確實一竅不通。好在四位喜嬤嬤經歷過長公主的婚禮,便被楊惟愛派來協助。
不知是不是因為大隋終于“匡復”,皇帝終于姓楊的緣故,入冬后天氣還算正常,只下了一大一小兩場雪,長安城外荒地眾多,自三郎登基后陸陸續續有原住民遷居回來,也有其他地方逃荒而來的人想辦法定居在此。
城門上貼了榜文,無主田地以及房屋將會在來年春天公開出售,開墾荒地者三年不收稅,后五年只收一半。法令一出,往長安來的人越來越多。
大雪后慕扶疏無事,到外面去轉了轉,這段時間來長安的人很多,但是因為是冬天,且剛下過雪,很多人都面臨無衣無糧的窘境。住房是官府做主,將無主的房子登記后分給無房的人居住的,但米糧和衣物棉被就愛莫能助了。
畢竟三郎這個皇帝目前很“窮”!雖然名正言順的登基了,但國庫基本等于沒有,從江寧城皇宮私庫里帶出來的銀錢并不多,有些東西也是中看不中用的。各地稅收也沒有上來,且現在的情況就是收也收不到多少,三郎這個皇帝真的當的很辛苦,恨不得還要貼錢進去才好。
慕扶疏在街上邊走邊考慮下來要怎么做。最近三郎正忙著農事,百姓吃飽才是第一要務,接下來就是穿暖,工業發展什么的還要靠后。
漸漸的,慕扶疏眉頭皺了起來。在外城她看到了乞討的孩子和老人,大約壯年們都出去找活干了,那些衣衫襤褸的孩子被同樣衣衫不整的老人摟在懷里,縮在沿街店鋪的屋檐下瑟瑟發抖。店家好心一些的最多不會驅趕,卻也沒人愿意多管閑事給吃給穿的。
慕扶疏也并不怪這個時候的人心冷漠,實在是地主家都沒余糧啊!
回到長公主府,慕扶疏覺得那些人識字的也不會多。干脆讓人去外面去敲鑼喊話。每日上午辰時和下午酉時將在玄武門外空地上施粥,憑借官府發的魚符(古時身份證)可每人領一件棉衣,一家三口可領取一床厚棉被。三人以上每多出兩人可再領一床。沒有魚符的在有兩個持有魚符人的證明下可以補辦魚符,只那三人至此后便“連坐”,如有冒領多領三人都要問罪。
那邊侍衛們匆匆出去,慕扶疏帶著自己的丫頭和幾個嬤嬤有條不紊的開始忙碌起來。
蓮葉和后趕來的盧氏自來了長安便住在長公主府。如今崔崇瑜算和長公主前嫌盡釋,這時候的人家族觀念很重。怎么說盧氏和蓮葉都是自己兄長的妻女,楊惟愛又是個大方的,并且蓮葉和盧氏都是沉穩不討人厭的性子,便讓她們安心住下。
蓮葉因為下雪。憋在屋子里好幾天,正好今天雪停了便來找慕扶疏。她的繡工還是跟慕扶疏學的,雖比不上慕扶疏。但幫著繡一些邊邊角角的嫁妝也還是可以的。
見了慕扶疏風風火火的要求開糧倉,蓮葉上前來幫忙。慕扶疏和她說了外面的事兒。蓮葉有些驚恐:“當年我和阿娘也差點餓死,那滋味……”
蓮葉一臉心有余悸,慕扶疏也想起自己當年剛來時餓肚子,簡直沒有比那個更慘痛的回憶了……
想起往事,慕扶疏又想起了阿豬。慕仲君一家子留在蜀地,在明年慕扶疏大婚前會趕來,那個孩子現在壯實了許多,再也不會餓肚子了。同樣的慕扶疏又想起了慕家那幫子極品,忍不住搖搖頭。那些遙遠的回憶幾乎比上輩子還要模糊了。
府內動靜大了些,連靜養的楊惟愛也驚動了。四喜嬤嬤如今在禮部幫忙,她身邊新提上來四個丫頭伺候,此時便差了琉璃來問出了什么事。
慕扶疏將外城的情況說了一遍,又說了要施粥和棉衣棉被,琉璃匆匆去了,不大會兒功夫楊惟愛居然坐著轎輦來了,身上裹著輕便的羽絨長袍,臉色倒是很紅潤。見了慕扶疏皺眉道:“流民多嗎?”
“不是很多,且都在外城。我估摸著更多的背阻在城外了。”慕扶疏知道這個時代的規則,也尊崇。說實話她也知道內城之所以沒有乞丐流民,是因為被守城將士攔住了,外城那些大約也是前段時間進來的,而城外的根本進不來,城門隸將他們攔在城外,只讓他們自行去找荒地墾荒。
現在天寒地凍的,哪里能墾荒?那些流民不過是聽著楊氏重新執掌大隋,京城重設長安,都憑著一口氣趕了來。開荒免稅倒是好的,只現在季節不對。沒想到到了這里還是要餓死!
玄武門外的空地上已經搬來了鍋灶開始煮粥。慕扶疏將玉米地瓜等都拿了出來放在鍋里一起煮,百姓們能吃飽的同時也能見識到新物種,同時一邊也有人給他們講解這些新物種是什么,怎樣種植,收成如何。
另一邊的棉衣棉被也開始有條不紊的發放。如慕扶疏所料,人并不多,也就一兩百個,更多的應該是在外城。
楊惟愛派了周家兩兄弟去外城打探,果然,兩人回來后面色不大好,說是外城起碼聚集了數千人,且已經有人生病死去。
楊惟愛看向慕扶疏,擔憂之情溢于言表:“大娘,糧食和衣被夠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