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 東番(1/2)
求書,找書,請發站內短信給管理員,手機閱讀更精彩,手機直接訪問 m.39txt.com
嚴世藩出京赴任東南,百官相送,然后就是奔走相告,喜大普奔!
不因別的,只因此人口碑太差,也太聰明。
做個完全貼切的比喻就是,失去了嚴世藩的嚴嵩,就像拔掉了牙齒的老虎,空有一身肉。
嚴嵩當權多年,在這一天,終于有了破綻。
暗中的猛虎,會藏好自己,會等待時機。
便是楊長帆也想不到,自己這么一通折騰,惹惱了嘉靖,竟然會成為了不得的契機。
至于嚴世藩,一路南下,連口酒都無意去沾,連個女人都沒心情碰。
嚴嵩有一點是沒說錯的,論黨爭心術這些東西,嚴世藩幾乎是當世第一人,但領兵打仗,安邦治國,他是真的沒有想法。
一路冥思苦想之下,他決定取長補短。
換句話說,就是招賢納士,人事權術上的事交給我,治安打仗之類的事情你們來。
于是果不其然,俞大猷再次官復原職,都督直浙,戚繼光位列其下,榮升總兵,唐順之被召回主事。
除去此類官員,嚴世藩不得不像胡宗憲一樣召集幕僚,他自己沒心情料理這么多事。
入浙后,先設總督府于紹興,著力重建杭州的同時,嚴固海防,尤其守好幾個要點。一時之間,浙江竟又回到了張經時代的作風,蘇州、嘉興、紹興、寧波等地皆是重防,其余沿海縣城衛所適當退避。
處理這些事都是硬功夫,往來的都是直性人,嚴世藩很不喜歡他們,因為他們不會討自己高興,但時局又需要他們,這真是令人討厭的地方,令人討厭的時局。
好在,徐渭這樣的人才會被埋沒,另一類人才卻永遠不會。
嘴要甜,馬屁要響,見風使舵,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腦子也不能慢,正事上可以不行,聊天打屁必須要猛。
羅龍文再次找到了自己的歸宿,他才是屹立不倒的那個。
放眼全浙,他恐怕也是唯一一個能與嚴世藩臭味相投的人,其他也有臭的,但程度不夠。
轉眼已是年末,一切有條不紊,嚴世藩好像真的搞定了這塊地方。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股難以名狀的氣氛開始顯現。
多數人,都沒什么干勁,只求固守,不求進取。
倭寇不來,我們不出。
這不僅僅源于嚴世藩的無為,更要命的一件事終于浮出水面——
家眷。
人活著可以為國,也可以為家,這二者都沒有錯,并且選擇后者的人明顯會多一些。
但對于浙江很多高官猛將來說,家好像都沒有了。
沒心沒肺,再娶再生的是少數,多數人還是會偶爾駐足東岸,遙望東瀛,他們知道自己的親人還活在遠處的某個地方。
其實他們的家人過得都很好,甚至比在浙江過的還好,幾乎是國賓級待遇。楊長帆還定期讓他們寫家書回去,能不能送到不知道,但至少沒人敢回信,只因回信的代價太大,這種時候沒人敢擔通倭賣國的罪名。
其實楊長帆早想將他們送回去了。
他多次透出消息交換俘虜,但從未得到任何正面回復。
原因無它,這是原則問題。
我是朝廷你是賊,沒有談的空間。
外加胡宗憲曾經談過,下場很慘,更沒有人愿意去談。
于是這件事就默默拖了下來,浙官浙將會偶爾收到家屬平安的消息,卻只敢獨自消化。
另一方面,嚴世藩抹黑汪東城的計劃收效甚微。
因為杭州百姓一個沒死,新船主的生意又重新做了起來,風聲越緊,走私的利益越大,總有亡命之徒鋌而走險。借著這些渠道,楊長帆也透出各種信息自白,更多的口號傳來。
【行商的是漢人,劫掠的是倭寇。】
【投船主,賈天下】
【東海開,漢人來】
在眼下的文化程度來看,沒什么比口號更簡單粗暴的了。楊長帆這邊每個月都會新想出一個朗朗上口簡單易懂的口號傳過去,力爭與倭寇劃清界限,與銀兩同進同退。
嘉靖三十九年正月,觀察等待很久的楊長帆終于做出了進一步的舉動。
一萬精銳,一萬匠人,出征苔灣。
九州,從不是東海的命脈,苔灣才是。
只是苔灣實在太過蠻夷了,蠻夷到此時連個正常的名字都沒有,只稱其為“東番”,意為東邊番族所居的之地,島小山多,另有高山族蠻子出沒,福建人常來這里打漁,也偶有人來游學,但政治上完全是個空白。
按理說東海咽喉,不該這么空白,此前諸朝亦有設政先例,納為福建管轄,為何到了明朝,到了正是大航海時代的時候,東番就廢了呢?
只因“片板不得入海”,留這個島還有何用?
于是,眼下的苔灣正是三不管區域。
有高山族唱歌,有逃亡的漢民種田,有大陸的漁民張網,亦有往來的弗朗機停船。
這才是鑄就霸業的地方。
此前汪直始終不踏足于此原因無它,在這里建立根據地離福建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