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想民心的秦王政(七)(1/2)
(七)
她可不想剛剛回到咸陽,就聽到齊魯之地這群接受了儒學思想格外固執喜歡唱反調的人抨擊她。
倒不是說儒學思想不好,是暫時還不合時宜。
……
……
泰山封禪之后發生的事情,就好似長了翅膀一般傳遍了大秦帝國的各個角落。
秦國民眾,自是歡喜雀躍,而六國舊民群臣心思各異。
天降神跡,由不得他們不忐忑。
而精通天下的方士,夜觀星象,發現籠罩在紫薇帝星上的一層朦朧朧的灰色霧氣不知何時被拂去,紫薇帝星光芒越發逼人,大秦帝國未來形勢一片光明坦途。
最起碼,始皇帝在位,那顆紫薇帝星就不會黯淡。
潛藏在大秦帝國四面八方帶著不臣和反叛之心的六國貴族不得已按耐下所有的想法。
本想著以秦王暴政為由,打開大秦帝國的缺口,可誰能想到一場泰山封禪竟然讓始皇帝的聲譽峰回路轉呢。
氣也,氣也……
……
……
休整數日后,笙歌命人前往魯城北泗水之上尋孔子墓。
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以及他的學術理論,已經根深蒂固的影響了整個天下絕大多數的讀書人。
雖說春秋孔子游學,他的學術思想在治國理政上不得重用,但天下的讀書人缺深以為然。
所以,那些表面工程,她來做又何妨呢。
后世帝王能做的事情,她為何不能做。
再說了,與其謙卑的討好那些名不副實夸夸其談的儒生博士,倒不如以帝王之尊去祭拜孔子。
無論孔子的學說理論再不符合如今的實際,但絲毫不妨礙他被后世尊稱為孔圣人。
更不要說,孔子的理論當中的確有很多眼光超前的過人之處。
祭拜,她心服口服。
只是,貌似這一行有些波折啊。
這不,始皇帝深深信任,但最后矯詔害死來扶蘇的李斯就跳出來了。
就連宦官趙高都開始給她垂耳邊風了。
“皇上三思啊,孔孟思想的確傳遍了齊魯大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齊魯文化,但天下初定,您該統一天下思想,既已實行法家思想,又何需改弦更張呢?”
李斯試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笙歌看向這個已經白發蒼蒼的老人,神情復雜。
若不提最后矯詔之事,李斯一生對秦始皇頂級大秦帝國可謂是盡心盡責,殫精竭慮。
自除嫪毐一事,李斯便從始皇帝身后對謀士一點點走在臺前。
不論是在兼并六國的戰爭之中,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遣謀士持金玉游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上《諫逐客書》勸阻驅逐六國客卿。
還是秦統一天下后,尊秦王政為皇帝,并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建議拆除郡縣城墻,銷毀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李斯不可磨滅掉功績。
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吏,到大秦帝國赫赫有名的丞相,毫無疑問,李斯是成功的。
可就是這樣一個深得秦始皇欣賞和重用的人,偏偏就備趙高蠱惑,擁立胡亥為秦皇。
不過,下場可比扶蘇慘多了。
具五刑,夷三族。
也不知最后李斯在刑場之上是否后悔當年秦始皇死后的所作所為。
李斯被笙歌晦澀難測的眼神看的心驚膽戰。
他最近可是做錯了什么,惹的帝王不悅了嗎?
雖說他早早就跟在始皇帝身側,目睹這位帝王從弱小傀儡成為一代霸主千古一帝,但依舊恐懼。
李斯開始反思,他剛才是不是語氣不夠謙卑恭順。
他勸諫的方式是不是過分了?
隨著笙歌沉默不語的時間越久,李斯便越惴惴不安,滿是皺紋的額頭也逐漸布滿汗滴,但他缺動也不敢動一下。
笙歌清楚,很多時候,沉默比歇斯底里更有用。
越是寡言少語,便越是神秘。
笙歌依舊不言不語,就那么靜靜的等著李斯再開口。
李斯是個聰明人,這一點她早就知道。
若是一個連帝王心意喜怒都揣測不出的丞相,也不可能這么多年都圣寵不怠。
“不過,圣上想來雄才大略,此番舉措向來更是神來之筆,微臣愚鈍,不能理解其中深意,還望圣上恕罪。”
聞言,笙歌挑眉,瞧瞧這巴結人的水平,簡直與她不遑多讓。
想當初,她那張嘴也是天花亂墜。
“你且等著看吧?!?
“朕今日喚你來,并不是與你相商,而是朕意已決,要你安排相關流程,若是那些儒生博士還作妖,繼續晾著?!?
笙歌放下手中的竹簡,冷冷的說道。
“臣遵旨?!?
李斯躬身離去。
直到離開房間,李斯才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
夜風吹起,李斯冷不丁地打了個寒顫。
他輔佐的這位帝王,越發地神秘莫測了,他以后得更加謹言慎行了。
絕對不能因為帝王這兩年的寬容得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