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 15 章(2/2)
質量低于此限度,就無法生存到第二年收獲時節,這就失去了再生產的能力,農戶可有能放棄土地而加入流民的行列以躲避納稅和搖役。可以說,農民失去了部份土地時也有可能成為流民,就已經是朝廷的隱患,到了特別嚴重的災荒的年份,流民劇增,無以為生的流民,對朝廷失去信心的流民,更是成為暴動的主力。而那些土地卻集中到了貴族大戶手中,貴族大戶擁有了大量的土地,為了逃避稅收,他們隱瞞了自己所擁有的土地和雇農,使朝廷的稅收減少,當不夠支付朝廷所必須的花銷時,朝廷不得不加重稅收,從而導致百姓的負擔越來越重,也就導致政治越來越**。大部分的流民,要不暴尸荒野,要不就是變成強盜,開始掠奪貴族地主財產和糧食,當越來越多的流民這么做之后,天下便開始大亂,天下進入大混戰,混戰的結果出現一個新的朝代,本朝也就是這么建立起來的。新朝建立時,人口大流失,生產遭受巨大的破壞,新的王朝有作為的君主都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在無主的或荒蕪的土地上招撫流亡,將土地重新分配到百姓手中,其后又是進土地兼并,又出現流民,流民達到一定限量時又爆發社會總危害,其實不單前朝,甚至之前的幾個朝代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流民作亂是王朝的隱患,卻極少人對這種現象做過深入的思考。就像許多人都知道現實會導致破壞,卻從來沒有真正弄懂過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
“先生,照你這么說,那我朝也逃不了這種循環嗎?”林景突然開口問道,問完便覺的不妥,論前朝過失,倒是沒什么,但是朝廷有政令,不準文人對本朝的施政得失進行妄斷。
“王朝的滅亡豈止如此簡單了,自然是眾多綜合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只不過昭華希望你們能通過現象,分析成因,從而能提出一些對策。”王熙冉倒沒有直接回答林景問題,在她看來,王朝的興盛,就像人有生到老,由壯到衰,是一種必然的過稱,因為制度的本質從來沒有變過,只希望能把盛世多延續一些時年。
“那先生,流民的問題到底如何防止呢?”林景的思維還在王熙冉之前的話里,既然知道成因,總能想出相應的對策啊。
“這就是今天你們的功課,下次上課時,你們來回答這個問題,有朝一日,你們之中,必有人要出仕為國效力,即便不能成為治世良臣,卻希望你們也能成為一方好官,為百姓造福,所以你們要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天的課就到此為止吧。”王熙冉說完便走出了草堂,遇到了在外面的高沁然。
高沁然在外面聽著也是極為認真,她意識到王熙冉和一般文人是不同,即便她的眾多太傅,從來只會教她以德和仁義治國,卻從來沒提過行之有效的治國方略,自己所有對治國的認識都是從母皇那里學來的。此刻,王熙冉論點是高沁然全然陌生的,那么深刻透析現象背后的成因,她更想要知道王熙冉在對待流民問題上的對策。因為她不想讓大穎也陷入這種循環,雖然她也不覺得大穎會千秋萬代,但是能讓大穎多延續其統治的時間,也是好的。
“昭華覺得大穎也會像前朝一樣,因土地兼并,流民作亂而亡嗎?”高沁然直接問道。
“昭華不敢妄論國事。”王熙冉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女帝早有政令,禁止文人妄論國事,作為女帝的公主,高沁然這么問有些強人所難。按楚云說法,嚴重缺乏言論自由,王熙冉清楚目前女帝的個性,鳳宣女帝是極為強勢帝王,她意在獨尊儒術,但是王熙冉覺得一個國家只有一種聲音是可怕的。
高沁然啞然,母皇確實頒布了這條政令,母皇覺得不讓文人亂說話,便會安分許多,可是現在高沁然覺得多聽聽下面的人的聲音未必不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