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發(fā)橫財?呵,呵呵···(1/4)
送走舞陽侯樊市人之后,竇彭祖、劉彭祖、劉勝叔侄三人,也并沒能閑下太久。
有樊市人打了樣,做了‘出頭鳥’,那些本就有意買糧,卻還抱有些顧慮的公侯勛貴們,也都徹底打消了顧慮。
和樊市人簡單打聽過門道之后,剩下的公侯勛貴,也都次序登上了太子宮的大門。
說一千道一萬,最后,劉勝也還是那句話:
——只要付得起錢,太倉的二千萬石糧食,你買多少,我就賣你多少!
——銅錢百錢一石、黃金一金百石,明碼標(biāo)價,童叟無欺!
來之前,本就找樊市人打聽過門道,來之后,又被劉勝再三提醒、強(qiáng)調(diào),公侯們也大都沒太磨嘰。
試探性的講了講價,確定價格沒得商量,便也都痛痛快快掏了錢。
可錢是掏了,買回來的糧食,公侯們卻都沒能拿到手。
有的人想拿到手,卻被劉勝以應(yīng)付樊市人時的借口——明年開春,一次性交付所有公侯的糧食為由,堅定的拒絕。
也有的人,本就苦于糧食買回來之后,沒有地方存放;
被劉勝這么‘善意’的一提醒,便也大都眉開眼笑的表示:公子做生意,實在是太良心辣!
公侯們有如此反應(yīng),也并沒有出乎劉勝的預(yù)料。
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時代,儲存糧食,尤其還是以‘萬石’為單位的糧食,所需要的糧倉、人手以及儲存成本,都是一筆龐大到令人咂舌的開支。
倉庫自不用說,首先要夠大,大到足夠放得下這么多糧食;
其次,還要滿足通風(fēng)、干燥,遠(yuǎn)離水源、交通便利等種種條件。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過去千百年來,農(nóng)戶才寧愿在秋收之后,將自己的糧食低價賣給商賈,第二年又高價買回家食用,也不攢點錢,自己造個儲存糧食的小糧倉。
——除了掌握龐大資金,有能力承擔(dān)這龐大儲存成本的商人,而且是豪商巨賈之外,普天之下,有能力儲存這么多糧食的,便只剩下官府了。
官府的糧倉,肯定不會幫百姓存糧食,只會存發(fā)放俸祿的祿米、供給軍隊的軍糧,以及府、庫的存糧。
至于商人,花費如此龐大的資金、成本儲存糧食,自然就會賺取‘億點點’差價。
而在過去,聚居于長安的功侯勛貴們,幾乎從不曾和糧食打過交道;
即便是封國收上來的租稅(糧食),也基本都是直接原地賣掉,換成錢、金存在封地,或運到長安開銷。
冷不丁冒出這么個一本萬利的買賣,功侯們自也顧不上,也不愿意建倉庫或是找倉庫。
——反正劉勝愿意幫大家存著,那就存著唄!
至于劉勝‘侵吞這部分糧食’的可能性,也并沒有讓任何一位公侯勛貴感到擔(dān)心。
因為這個時代,是以德立身的時代。
只要劉勝做了這樣的事,那別說是做儲君太子了,從今往后,天底下絕不會再有一個人,愿意把劉勝當(dāng)‘人’。
從買糧,到存糧,劉勝都給大家伙定下一條龍服務(wù),公侯們沒有了顧慮,自然是爭相上門認(rèn)購。
前后短短三天的功夫,長安尚冠里的一百四十多家公侯勛貴,登上太子宮認(rèn)購糧食的,便有足足三十七人!
而這三十七人認(rèn)購的糧食數(shù)量,也無疑是讓劉勝,再次為公侯群體龐大的購買力,感到驚詫不已······
·
“費侯陳偃,隆慮侯周通;”
“都昌侯朱辟彊,海陽侯搖省;”
“博陽侯陳始,陽都侯丁安成,東武侯郭它······”
“呼~~~”
“——足足三十七家啊~”
“光是食邑千戶以上的,就有近二十家?”
在太子宮側(cè)殿空等一上午,都沒能再等來登門購糧的公侯,百無聊賴的劉勝,便起身走到了兄長劉彭祖面前。
拿起那幾卷‘賬本’,大致掃了一眼,劉勝便不由呵笑搖頭起來。
“三十七家徹侯,就合力買下了七百多萬石糧食;”
“若是一百四十家都出手,太倉那兩千萬石糧食,怕是真要被全部吃下?”
聽聞劉勝此言,坐在案前的劉彭祖也緩緩點下頭,面上也同樣涌現(xiàn)出些許詫異。
“先前,阿勝說要賣糧給公侯們,我還在想:公侯們能買幾石糧?”
“呵,現(xiàn)在可倒好······”
“也算是讓我開了眼?”
兄弟二人的交談聲,也讓一旁的南皮侯竇彭祖起了興致;
左右閑來無事,便以閑聊的口吻,為兄弟二人,解釋起了這個中緣由。
“長安的徹侯勛貴們,看上去都并不很富有,單從衣食、住行來看,甚至還沒一些商賈奢靡;”
“但實際上,只要是徹侯,尤其是那些食邑千戶以上、傳延二三十年之久的元勛功侯,過往多年積攢下來的財富,其實都是非常龐大的。
“——太祖高皇帝年間,我漢家農(nóng)戶加在一起,總共也不過二百萬戶;”
“但光是太祖一朝敕封的元勛功侯,其封國食邑加在一起,就有不下二十萬戶!”
“全天下的農(nóng)稅,諸侯占三成,徹侯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